有了川普,中欧离解决双方贸易争端不远了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4月1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鉴于在目前关税水平下,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续对中国输美商品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方针对美方再次提高对华关税实施反制答记者问时表示,“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如果美方继续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
中国一方面退出了川普发起的“数字游戏”,另一方面把精力放到了更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上。
该会谈摘要中更重要、更具象的信息是,双方同意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路透社引用欧委会发言人说法称,“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取代欧盟去年征收的关税。” 而德媒《商报》10日报道也称,双方谈判已经开始。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的反补贴税已经实施,而中欧关于以最低价格承诺作为替代方案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好一段时间,去年年底,谈判一度出现了接近成功的苗头,但也很快熄灭了。然而,在川普这个新的变数之下,该谈判有了加速的迹象。
在王文涛与谢夫乔维奇会谈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已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过电话。据新华社报道,在通话中,李强表示,“当前,中欧关系呈现稳中向好势头。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双方关系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除了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个重要机遇,中欧之间眼下可见的机遇可能就是川普的四处树敌。自川普重回世界舞台以来,他的一系列言论和措施已经将美国逐步推往了欧盟的对立面。虽然,川普4月9日暂停了包括针对欧盟20%关税在内的全面关税,重点追击中国,但是暂停仅仅意味着暂时,而且还意味着不确定性。
川普的出现使得确定性沦为了稀缺品。川普是不确定性的永动机,从而也导致了欧盟的观望、犹豫和不确定。而其实,在诸多不确定性中,中方争取与欧盟合作是确定的。即使冯德莱恩在第一任期内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也出台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反补贴税,中方始终采取克制的应对措施,而不是硬碰硬的反制措施。正如李强在与冯德莱恩通话时点明的,在川普关税风暴之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他同时强调中欧应当“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当然,欧盟并没有放弃川普。4月9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了针对川普钢铝关税的反制措施,而后,川普暂停除中国之外的全面关税,10日,欧盟宣布对美国的关税反制措施暂停90天,冯德莱恩称“我们想给协商一个机会”。
对于欧盟来说,与美求和是首选,对美进行反制是不得已而为之,相当于B计划。与此同时,欧盟还试图与川普进行博弈:一方面与美求和,另一方面寻求与中国之间的合作,而后者相当于对川普释放信号:与美合作不是欧盟唯一的选项。但这一信号是场冒险游戏,因为美国向来期待、甚至要求欧盟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
4月11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问中国,成为关税风暴中第一位正式访问中国的欧洲领导人。在他访问之前,川普政府已经对其进行了警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如果欧洲人不向美国靠拢,而选择向中国靠拢,那将是一场“必输的赌注”,无异于“自割喉咙”(自取灭亡)。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说到“割喉咙”,美方大肆利用关税对全球威胁讹诈才是在试图扼住各国的喉咙,逼迫各国在其霸凌面前做出妥协退让。
除了出于与美博弈考量,欧委会还有其他顾虑。欧委会发布的李强与冯德莱恩通话摘要显示,冯德莱恩强调中国在解决关税可能造成的贸易转移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已经受到全球产能过剩影响的行业。双方讨论了建立跟踪可能的贸易转移的机制并确保适当处理任何事态发展。在川普关税战之下,欧委会担心过剩产能涌入欧洲市场。
总之,在关税风暴中,中欧推进对话,寻求解决电动汽车贸易分歧,不能因此天真地认为,欧盟在与美国联盟陷入不确定之际,开始180度转身寻求与华联盟中的确定性,更不能将其理解为欧盟对美国的幻灭。但是,川普企图彻底破坏世界贸易秩序,反而让中欧在寻求稳定和确定中找到了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