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习近平反腐,其实是在制造腐败
政治学者裴敏欣认为,中共的反腐运动违背专业知识。习近平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多,对民间团体的打压、言论的管控越来越严。出现越反越腐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采访了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讨论“习近平反腐为何越反越腐”。
节目比较了刚发布的中纪委报告和去年的报告,2023年的反腐立案总件数是62.6万件,留置人数是2.6万,处分了61万人。到了2024年,它们分别增加到87.7万、3.8万和88.9万。2023年批评教育处分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次是172万人,202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215万人。其他比如政治纪律处分,中管干部查处,行贿案件立案各种各样的项目的数字都有增长。
习近平和川普应该谈谈AI?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为什么我认为川普和习近平应该尽快会面》,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和人形机器人能为人类带来诸多潜在的益处,但如果不赋予它们正确的价值观并加以控制,它们可能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此外,这个新时代的主题必须是大量规划当机器在很多事情上做得比人好时,人类将从事什么工作,以及如何维护人类从工作中获得的尊严。成百上千万人可能同时失去工作和尊严,这将会引发社会混乱。
文章说,中美两国之间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要求两国相互信任,合作建立一个道德的推理系统,确保我们得到人工智能最好的一面,缓和最坏的一面,这听起来非常荒谬。但是,两国领导者应该从软件技术公司如何使用“合作竞争”(指竞争者之间的合作)中学到东西。苹果、微软、谷歌和Meta都想在商业上摧毁彼此,但它们最终意识到,如果它们在一些基本标准上进行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就可以为它们原本独立的产品和服务大规模扩展市场。如果两国之间没有信任,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系统,这将是加强版的TikTok问题。
台湾青年能接住中共的就业橄榄枝吗?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不顾中国青年失业,却向台湾青年抛就业橄榄枝?》,作者MC小臣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202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1222万人,连续多年创新高。然而,就业市场却无法吸纳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许多应届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2023年,中国官方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55.7%,但有学者指出,实际数据可能不足三成。甚至在经济发达的上海,也未能达到官方标准。为了掩饰就业困境,中共将“灵活就业”纳入统计,例如外送员、自媒体从业者等,只要每周工作一小时,即不计入失业人口,导致数据失真。
然而,在中国毕业生就业困境加剧的同时,北京政府却积极向台湾青年抛出“就业橄榄枝”。近期,中共推出多项对台优惠政策,鼓励台湾青年赴陆发展,包括提供创业补助、专案奖励、低门槛就业机会等。
作者提醒有意赴陆发展的台湾青年,需审慎评估风险,包括中共政策不确定性,言论自由受限等政治风险,中国科技、制造业面临国际制裁,中共统战与身份认同操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