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eta大砍特砍,硬件行业却稳如泰山?
有感于前段时间Meta裁员,分享了硅谷不同公司里,裁员文化的不同。
前两天看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接受Acquired的专访,90+岁的他逻辑清晰,让人很是佩服。
采访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金融危机时,老爷子刚卸任CEO,新任CEO想裁员,老爷子明确反对:"如果半年后还要招人,现在何必裁员?浪费钱和时间来培养新人,真要裁必须董事会批准。"结果CEO改用"优化低绩效员工"变相裁员,老爷子更生气了因为觉得"绩效评分其实很主观,基本都是经理说了算不能反映出来啥。台积电的传统是优先调岗而非裁员。"
后来老爷子把CEO换了(当然除了这个也有其他原因,公司发展遇阻等),自己重新回到CEO。而原CEO也没被开掉只是换个岗位薪酬不变。
真的是言行一致。非常佩服。让我感慨一个好的领导人多么重要。
同时也让我想起英伟达在疫情期间也没有裁员,而且似乎也很少听到他们有 "PIP"文化。不知道是不是好的硬件公司都是这种文化呢?
反观最近,一大批软件公司纷纷裁员,尤其是 Meta 高调宣布淘汰 5% 的 "低效员工",名单中甚至包括不少正在休病假或产假的员工。
同样是硅谷公司,为何在裁员问题上会有如此不同的做法?这到底是软件和硬件公司文化的差异,还是不同时代创始人风格的迥异?
感觉可能一个旧时代结束了,新的卷时代开始了
有用户认为,裁员风格其实也反映了CEO的管理文化⬇️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CEO的气质决定了企业文化。
小扎一向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啊,所以这帮人被裁就是CEO言出必行的结果。只是大家入坑的时候没发现这个游戏规则,现在才大喊大叫。
也有人认为,不同企业工作强度不同,不能按照统一的管理标准去衡量⬇️
不裁员确实好。不过台积电的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吃得消的,meta跟他家比,大概只是小弟弟。能留下的都是卷王,换了我也不裁。
台积电的人又好用又便宜,为什么要裁员?我看Intel里面的台湾人赚的都比台积电多,都不想回去血汗工厂,技术比别人先进,开的工资比别人低。
末尾淘汰制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用,不得不承认这种一种非常有效保持企业活力的方法,台积电大头是制造业,制造业需要熟练工人,高科技企业更看重创造性,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还有一个区别,软件公司主要成本就是员工薪水,要省成本裁员最直接。硬件公司还有很大一部分成本是实验室,工厂,设备的采购和运营开支,只裁员的话可能并不能消减很多开支,硬件公司得关工厂,卖实验室,停项目才能省很多钱出来。
你认为不同公司的裁员标准,是软件和硬件公司的文化造就了这种差异,还是不同时代的创始人有着各自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