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风投押宝熟人局,撑起AI百亿估值神话与泡沫
7月3日消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风投机构正加大对已投项目追加投资力度。
硅谷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统计表明,截至6月中旬,由现有投资者领投(Insider-Led
Rounds)的初创企业融资总额已突破690亿美元,这个数字不仅超过去年全年融资总额(670亿美元),更有望突破2021年零利率时期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风险投资中,主导投资者为现有资方再投资的金额
01 头部企业吸金效应显著
OpenAI与美国国防科技公司Anduril,
这两大科技独角兽的巨额融资成为今年市场焦点,仅这两家公司就占据了现有资方再融资总额的60%以上。
这种投资模式给初创企业带来两大明显优势:
一方面,创始人可以保留更多股权,相比引入新投资方通常要求的持股比例,现有投资者往往愿意接受更少的股份出让;
另一方面,初创企业省去了与新投资方接洽的复杂流程,特别是跳过了包括财务审计、客户尽调等在内的繁琐环节。
风险投资公司Accel的合伙人迈尔斯·克莱门特(Miles
Clements)表示:“与引入新投资方相比,创业公司可以与现有投资人进行更灵活的融资安排。”
Accel针对企业软件公司Linear的投资案例就颇具代表性。Accel早在2023年就投资了Linear,并成为其董事会成员。今年4月,在Linear尚未启动新的融资前,Accel提出“不新增董事会席位、减少股权稀释”的投资方案,最终在6月份主导了Linear的8200万美元投资,对后者估值为12.5亿美元。
02 投资集中化, AI成核心押注领域
现有投资者重复投资的融资额度有所增加,同时这些投资越来越集中在特定领域。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77轮融资由现有投资者主导,这一数字与2024年同期持平。
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现有资方再投资的数量可能会大幅增加,甚至追平2024年全年纪录(1004轮)。
Thrive、软银等公司都在加大在AI、金融和国防技术领域的投资,特别是那些它们认为具备领先地位的企业。
例如,硅谷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创办的创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自2017年起主导了Anduril的前两轮融资。此后,该基金继续主导了Anduril在2024年及今年的融资,累计投资额已达到20亿美元。
在相同AI初创公司中,曾主导或共同主导多轮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
与此同时,软银集团正在主导对OpenAI的400亿美元融资,对后者的估值已飙升至3000亿美元。2024年秋季,软银通过Thrive
Capital领投的一轮融资投入了5亿美元,当时OpenAI的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此外,软银还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OpenAI部分在职和离职员工所持的股份。
Thrive也在集中投资编程助手Cursor开发商Anysphere。今年5月,Thrive主导了对Anysphere的9亿美元融资,而在去年12月,该公司也曾主导过一轮对Anysphere的投资。
03 热情不退,风险未减
对于增速最快的公司来说,投资需求已经消除了过去对现有资方的负面印象。
曾几何时,这类投资被视为初创企业无法吸引新投资者的无奈之举,也让风投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投资经理可能支付过高溢价,从而影响基金的账面回报。
实际上,这种重复集中押注的策略的确暗藏风险。当被投企业表现优异时自然皆大欢喜,但若公司业绩不佳或倒闭,后期轮次的高估值投资反而会放大损失。
网络安全公司Lacework就是典型案例:Sutter Hill
Ventures自2015年种子轮开始连续四轮加注,将其估值推高至83亿美元,但最终却以2亿美元的“骨折价“黯然出售。
同样令人唏嘘的还有虚拟会议平台Hopin,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主导的三轮投资将其捧上80亿美元估值神坛,但随着疫情结束,市场需求急剧下降,最终该公司以远低于原估值的价格出售了部分业务。
但失败案例并未阻挡投资机构的热情。越来越多风投开始效仿Founders
Fund的策略,集中投资于同样的公司。除了持续加码Anduril外,该基金还主导了Ramp的五轮融资,后者最新估值已达160亿美元。
Ramp的早期投资者、Redpoint Ventures的管理合伙人洛根·巴勒特(Logan
Bartlett)表示:“每个赛道真正的优质标的屈指可数,既然已经押中宝,自然要让投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