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前总理600多页《论习近平》全球首发

世界新闻网 2024-10-19 20:33+-

澳大利亚前总理兼现任驻美大使陆克文(Kevin Rudd)18日在纽约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为新书《论习近平: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如何塑造中国与世界(On Xi Jinping: How Xi's Marxist Nationalism is Shaping China and the World)举行全球发布活动。 “纽约时报”记者袁莉与及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与陆克文对话,深入探讨习近平的世界观与前任领导人有何不同,以及这一转变将如何影响中国政策与全球局势。

在这本600多页的新作中,陆克文凭借他作为前总理、外交官及中国学者的经历,分析了习近平的思想及政策导向,并结合在牛津大学的博士研究,利用大量中文文献,解析了习近平思想的核心模式,探讨这些模式如何揭示中国的未来轨迹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袁莉提及,许多人都认为意识形态对习近平并不重要,唯有权力才是核心,但陆克文却认为,在当今中国,意识形态依然是政策制定的关键。 “苏联解体对习近平影响深远,这一点可以在他的著作和演讲中多次体现,”陆克文说道。 “习近平认为,国家必须拥有强大的列宁主义架构与信仰,否则就会重蹈苏联覆辙。”

“习近平使用了一种近乎宗教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看作需要不断『再洗礼』(re-baptized)的过程。”但陆克文也表示,与毛泽东时代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不同,习近平的意识形态不仅是象征性的,而是实际塑造了中国的政策。 习近平的政策更具有实用主义色彩,例如加强国有企业、推动共同富裕等。 强化国家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成为了习近平的重点政策。

本书最后三章讨论了“后习近平时代”的可能性。 陆克文认为,只要习近平掌权,中共的意识形态基础将持续推动政策变革。 但在习近平之后,中国政治可能会出现1949年后中国政治交替变换的“控制-放松”(control and release)模式。 “当中国发生政治变化时,社会和政治中对习近平现行控制和纪律水平感到不安的力量,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中国带回平衡状态,”陆克文指出。 “但有谁能预测一个确切的时间呢? 现在恐怕不能。”

  • 最新评论
  • 洋知青1

    中国已经复辟了共产封建社会,已经不适合资本运作和发展,撤出是必然的,脱钩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中国正回到毛泽东时代,就像今天的朝鲜。朝鲜人工世界最便宜,而且朝鲜人勤劳肯干,和中国人差不多。可是世界资本就是不去朝鲜,为什么?同样,世界资本也不会去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因为封建的共产社会是资本的敌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是放弃共产主义,走资本主义。中国用了二十多年证明自己适合资本发展,直到2001年年中国加入世贸,资本才敢无顾忌的来到中国。中国才有了飞速发展的模式。可惜,一个垃圾又复辟了。 中国要想再想取得资本的信任,那可不是二十年的事情了。曾有这样的名言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也就是说,再回到过去的可能性为零。被赶走的资本再回来很难。历史曾经给了中国机会,可惜被一个垃圾糟蹋了。

    屏蔽
  • 101Beijing

    同意陆克文对习近平的基本判断。

    屏蔽
  • 莘莘游子

    中国强大以后,同中国打交道,西方世界有顾虑,或者说担心害怕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度。所以多做些解释以获得理解,有些做法态度上可以和缓一些,估计这样打交道他们的感觉会好一些。

    屏蔽
  • 莘莘游子

    3)对习近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主义”引发的多方面的担忧: --强化党内控制与政治集中化: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模式增加了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因为它减少了党内多元声音的表达机会,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民族主义强调中国要在全球事务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挑战西方主导的多边体系,特别是在贸易、技术和国际安全等领域,可能会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习近平不断强调中国的历史屈辱以及恢复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这种话语虽然增强了国内凝聚力,但也带来了对外关系中的强硬立场和对抗倾向。 --经济自主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割裂:对习近平推动的经济自主战略表示担忧,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自力更生。他认为,这种政策可能会在全球经济中形成更多壁垒,导致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的脱钩。 --对西方民主与价值观的系统性对抗:习近平强调的国家主权、拒绝外部干涉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构成了对西方推广的民主和人权理念的系统性挑战。 小结:陆克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主义”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其可能对中国的国内政治、经济稳定,以及全球秩序带来的挑战和风险。他认为,过度集权、激进民族主义以及对国际体系的挑战,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全球动荡。 4)对全球影响的关注: --陆克文特别关注习近平的领导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改变国际力量的平衡:习近平的政策不仅改变了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对全球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扩展其全球影响力的背景下,陆克文对其未来的国际影响持谨慎态度? 总体而言,陆克文给出了综合的评价,既不是完全的批判,也不是无条件的赞扬,而是基于他的观察与分析,以一种平衡或者中性的观点,肯定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成就,同时也对其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国际秩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警告。

    屏蔽
  • 莘莘游子

    陆克文在《论习近平》中,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和尊重理解的基,调评价了习近平的领导风格和思想。既肯定了习近平的战略性思考和中国在全球地位中的崛起,也表达了对某些趋势的警惕和关切,并对习近平的政策和世界观进行了深入分析。 1)表示尊重、理解和肯定了的方面: --肯定了习近平如何通过国家治理的集中力量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与发展,认为其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肯定了习近平推动的反腐行动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对习近平的一些政策的警惕与忧虑: --外交政策的强硬态度:中国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外交争端中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立场,造成了中美关系的紧张局势。 --国内经济政策中的国家干预:习近平在经济领域更多地依赖国有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限制了市场自由度。担心这种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可能会削弱中国经济的长期活力,并在全球经济中引发更大的不确定性 --意识形态和言论自由的限制:对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限制,思想和舆论的控制加剧了国内的紧张局势,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 --战狼外交:这种充满攻击性的外交风格,虽然迎合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在国际上引发了对中国的反感和抵制,特别是对中国的软实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与西方的价值观冲突: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推广的“国家主权至上”的理念,与西方推崇的普世价值观(如民主、法治、人权)形成了深刻冲突。 小结:陆克文对习近平政策的批判集中在其更强硬的外交路线、经济政策中的国家干预、国内意识形态控制以及与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对立等方面。

    屏蔽
  • BBC12

    今天昨天的二战后全球局势, 还是米国佬说了算, 柏林危机米苏对决, 斯大林败了, 杜鲁门联手英国弃蒋拥共, 国民党败退台湾, 金日成南下, 杜鲁门大怒派出大兵几十万登陆仁川, 共军溃败千里。。。

    屏蔽
  • lary

    列宁主义就是暴力,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屏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