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隐善扬恶” 20届三中全会反常信号

RFA 2024-07-22 11:43+-

颜宝刚评论文章:在中国召开三中全会的同时,中央发出一个极不寻常的疲弱经济数据,这与中国过去重要会议前夕,一般倾向“隐恶扬善”似乎有重大落差,不禁令人猜想到底是有甚么目标?

中国的民生证券发表题为〈4.7%的政策留白〉的分析,大胆推断适逢三中全会召开,公布第二季经济增速只有4.7%意味深长,指这个数据虽较第一季回落,而上半年刚好持平于5%的增长目标,可能是三中全会定调的重要风向标,考虑到去年相对偏低的基数,这可能意味着大会整体基调是“从长计议”。

事实上根据中国公布三中全会的会议决定,尽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包括财税体制改革等,在内容环绕透过多方面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政策不是口号式就是旧调重弹。至于外界关注在刺激内需上,会议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提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为”,之前曾有评论期望大派福利以提升民众消费力,似乎是想多了。

谈及当前形势和任务,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都是一些已经多次重复的政策取向。因此初步看来,今次会议主要提出了方方面面的长期性改革路向,对短期推动经济表现未必有作用,亦未见宣布新的房地产政策。

三中全会异常“坦率”承认经济风险 料低增长成常态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三中全会公报坦言经济面临威胁,但未释出改变路线迹象》,表明中共中央委员会在三中全会结束后发布的公报中承认了经济面临的问题,措辞异乎寻常地“坦率”。

这份公报强调了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中小型金融机构等关键领域存在的风险。三中全会公报像这样讨论具体的增长威胁实属罕见,以往的公报通常只会以模糊的措辞提及风险。

尽管今年以来持续出台促消费和稳楼市的措施,但第二季度各项数据依然展现出需求不振的景象。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从5月的3.7%,大幅回落至6月的2%,为2022年12月以来最低,要记得当时仍是“动态清零”的萧条景象。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半年按年仅上涨0.1%,6月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也连续21个月出现负增长,显示整体经济仍未摆脱通缩阴影。

中央只顾加强控制 对恢复经济活力无济于事

然而,面对经济困景,官员们并未暗示将做出任何重大改变。他们仅是重申了习近平的愿景,即以经济安全和科技主导为重点的国家驱动型发展模式。他们还承诺将培育“新质生产力”,指的是以科技为主导的行业,习近平认为,这些行业将为中国下一代的增长提供动力,并且可以依靠成为摆脱西方、甚至与之抗衡的新力量。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正在加剧中国经济的失衡。显然党内的技术官僚和投资者一样失望;习近平对共产党控制权的强调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确保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但对恢复经济活力无济于事,更多似乎是要外界适应中国经济要面临低增长的新常态,甚至可能放弃全年经济“保五”的增长目标。

尽管措辞含糊,但公报明确显示习近平计划加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像一些经济学家建议的那样,让市场和消费者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公告在所谓要求市场要“放得活”及“管得住”的问题上,国企及民企只能各选其一,政府要求两者都能满足此两项要求,根本是不可能任务。公报17次提到要“坚持”,呼应了官方媒体释放的信号,即把习近平愿景遇到的阻力视为改革必要性的证据。

总体来看,公报大幅弱化市场、改革、效率成分,强化了党的领导;除了对“高质量发展”著墨颇多,关乎民生的城乡、开放、民企、财税的表述与以前相比,没有任何的进步甚至还在倒退。

弱化市场经济 香港金融中心变命运共同体

现实是近年所谓“国进民退”,在过去蓬勃的房地产、补教行业,以至科技民企都一一被整顿,而金融业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防止“脱实向虚”。金融市场过度炒卖及投机的行为,亦被视为一种无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虚”招,近年中国大力推动“共同富裕”,中纪委更在2月发文要求破除“金融精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多家中资金融机构频传减薪消息,当中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里昂等。

这种情况正反映行业的高薪引发民众不满,多地都有金融企业减薪或要求员工返还部分薪酬,例如招商局集团等国企,规定员工年薪上限290万元人民币,部分高级别员工需要返还过往收多了的薪资,标志着行业以高薪吸引顶尖人才的时代已过去。

这类机构的驻港高层正面对相同处境,突显国有金融机构对薪酬问题的管理更趋严格,彭博报道一些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光大控股及中信金融资产(前称中国华融)旗下华融国际,近几个月要求一些驻港银行家返还部分奖金,甚至连已离职的员工也被要求退还过往收取的一些奖金,报道形容是把“共同富裕”推进到香港,显然此举会进一步削弱香港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当港官一窝蜂“表忠”,高度赞扬三中全会所谓的“胜利闭幕”,他们会否理解整个三中全会的布局,正是官方表态放弃过去四十年的改革成果?当官媒制作所谓“伟大改革家”来赞扬习近平、最后却发现“表错情”要慌忙将文章下架,似乎我们的香港官员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还说要举办学习班了解三中全会精神。如果有参与者真的用心了解,可能会惊觉今次三中全会的布局,将经济低增长变成常态化,甚至放弃香港金融中心定位角色,恐怕到时香港亦会变成“命运共同体”,失去昔日经济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