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三届三中全会的“三无主义”

看中国 2024-07-21 23:15+-

习近平在其三个任期内举行的三次三中全会,各有不同的焦点和主轴:

第一任期(十八大三中全会)

在第一次三中全会中,习近平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更好发挥。然而,这次会议的结果却形成了“民退国进”的现象。

第二任期(十九大三中全会)

在第二次三中全会中,会议提前半年召开,焦点从传统的经济大方针转向国家机构改革,核心文件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这次会议最终通过修宪,取消了国家主席的任期限制,为习近平建立终身制铺平了道路,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布署,也让他完全取代李克强,掌握了经济主导权。

第三任期(二十大三中全会)

第三次三中全会的重点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总结了过去十年的改革经验,并展望未来的改革方向。这次会议延续了十八届的主轴,强调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党的全面管控。

三个面向

虽然此次三中全会无重大方向改变,但依然处理了以下三个面向:

1.经济发展的路线: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修补为中心”,提出修补措施而非大破大立。例如,提出新的经济驱动方式取代传统的“三驾马车”。

2.经济发展的体制:从“稳定压倒一切”转变为“安全压倒一切”,建立以国家安全为核心的经济体制。近期的一系列安全法和泄密法强调国家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3.人事变动:全会决定递补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为中央委员,并同意秦刚同志请辞中央委员职务(尚保留同志)。此外,通过了对李尚福、李玉超、孙金明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

习近平的三条道路

习近平上台后,一再强调“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拒绝照抄西方模式。他坚持不走西方民主体制的道路,强调专制统治模式的优越性。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式”,他逐步用中国式的专制统治取代了原有的概念。

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习近平提出“问题导向定方案”,针对老龄化带来的生产力矛盾、土地财政下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区域保护主义与全国大循环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改善方案。二十届三中全会提议的央地财税分配制度,旨在解决1994年土地财政所延伸的问题。

三无主义

自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下滑,尚未见止跌迹象。社会期待能有一次类似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以重大改革打破僵局,恢复社会信心。然而,李强上台以来的救经济措施多属修补性质,期待中的三中全会却迟迟未能带来突破性的改革方案。这使得习近平的改革形象显得乏力,外界期望降低。虽然宣传部门努力将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升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高度,包装习近平为继邓小平之后的改革家(只存活一天就被撤稿),但事实上,习近平的改革形象显得有气无力,外界和人民对三中全会感到无感。

结语

毛泽东用继续革命取代革命,邓小平用改革取代继续革命,习近平用深化改革取代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宣告了邓小平时代十一届三中的经济改革已经结束。中国的经济问题,病根在于政治,若体制不改,再多的会议也难以解决。

  • 最新评论
  • 101Beijing

    什么是“三无主义”?让人摸不着头脑,跟中共大外宣没什么两样,中国文风。

    屏蔽
  • fangbin

    中国的问题只有解决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才能解决,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屏蔽
  • agostic

    结症在于一尊猪头独大,满朝文武都是贪婪的猪仔,猪奴,猪下货!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