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绕道升级"对台关系:有先例也有空间?

多维 2020-10-10 08:27+-

欧盟"绕道升级"对台关系:有先例也有空间?

前北约(NATO)秘书长拉斯穆森。(资料图片)

10月1日,时值两岸关系紧张之际,前丹麦首相、前北约(NATO)秘书长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德国"时代周报"(Die Zeit)网站撰文,题为《欧洲需要"一个中国"新政策》,内文指中国大陆已不在乎外界批评,毫不掩饰对全球的野心,所以欧盟国家应强化对台湾的关系以作反制,包括重启与台湾的双边投资协定(BIA)。

拉斯穆森又强调,现时正是适当时机,容让欧洲与台湾等印太民主地区在透明度、法治等价值基础上合作。

重新表述"一个中国"政策?

拉斯穆森的身份特殊,他不只是一个欧洲国家的前政府首脑,也是获美国信任的北约前秘书长,其文章内容之"激进"远超一般的"挺台"宣言,所以难言这位退下火线的政治人物能代表多少欧盟舆情。

迄今为止,由个别国家机关到欧洲议会,欧盟整体仍是止于言辞抗议这一层次,就连重启欧台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这一小步,也要停留在吹风放消息的阶段,足见欧方在两岸议题还是非常谨慎,不去贸然做出挑动敌对状态的行为。

无论是欧盟官方,抑或是拉斯穆森,都强调要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分别就在于拉斯穆森认为,在此政策大旗之下,大陆不应完全"内政化"两岸议题,扼杀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而欧方对台交往亦不应受北京规范,换言之他希望欧方可以从中方手上争夺"一个中国"的诠释权:欧洲尊重大陆的主权主张,但同时不接受第三方介入欧台交流。

美国模式与新加坡模式

争夺"一个中国"诠释权这回事确有先例可循,但情况较为特殊,先是美国自与北京建交之始,就表明是"认知"一个中国政策,而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更不用说华府以《台湾关系法》这条国内法,"合法化"其对台售武,官方理由是务求台湾能抵御大陆进攻,促使以和平方法解决"一个中国"的统独问题。不过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长臂管辖"其来有自,由27个国家组织的欧盟不见得能够或愿意走到这一步。

另一个例子就更特殊,其成功之道並非强势争夺,靠的反而是北京默许。新加坡多年来在两岸左右逢源,自1970年代起派军赴台参与年度演习,如此举动却从未遭受北京公然责难,该国更一度于1990年代成为两岸秘密谈判的地点之一,而2015年国共领袖"习马会"亦取址于当地。

然而当北京不满新加坡就南海争议的表态,默许又是随时可以撤回的,2016年就发生赴台新加坡装甲车在香港被扣押一事,闹了一场小小的外交风波,此后新方就再未有过对华"失言"了。

图为9月3日,捷克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Milos Vystrcil)访问台湾,与总统蔡英文会面。(Reuters)

图为9月3日,捷克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Milos Vystrcil)访问台湾,与总统蔡英文会面。(Reuters)

欧盟如果要改变对台交往,不外乎三种办法,一是强势如美国致使北京谋定而后动,二是如新加坡般获得北京默许,三是为了提升对台交往层次而付出政治代价。假如欧洲实力不如美国,对华手腕又不及新加坡,兼且不愿做得此失彼的交易,最终还是只能落在原定"一个中国"框架之中,亦即对台经贸谈判或邀台参与非正式国际平台,终归要先看北京反应。

法台军事合作似需"政治掩护"

哪么拉斯穆森是否完全空口说白话呢?法台之间一向有军事合作,法国军火商于上半年才获得价值2400万欧元的合同,用于升级法制台舰的干扰发射系统,北京虽抗议但暂未见有后续行动,目前台法传媒更进而猜测,法制最先进的"海之火"全方位雷达是台军的潜在配备选项之一。

另一方面,域外军舰其实不时穿越台海,差别只在于低调宣示"航行自由",抑或要高调地频繁地向北京示威,而法国舰只就据报就平均每年一次巡弋于台海,要增加多一两次並不困难。

维特齐指出,这次访台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为了要替捷克企业家寻找伙伴,並就经济、科技、新创研发层面强化合作,再者则是确保捷克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陈卓邦/多维新闻)

维特齐指出,这次访台有几个原因,首先是为了要替捷克企业家寻找伙伴,並就经济、科技、新创研发层面强化合作,再者则是确保捷克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陈卓邦/多维新闻)

话虽如此,法舰巡弋台海的消息实则去年由美国官员爆料,而所谓"每年一次"的讲法正是法方派员匿名澄清时所透露;至于对台军售,法商接订单的时机,也挑在美国对台多项军售落实与拟议其间,似是于华府的"政治掩护"下才未有太显眼。

由是观之,拉斯穆森的"破格"意见仍未诸于欧方行动,而根据华为风波及经贸角力所展示的互动模式,大概欧盟一只眼盯着美国会如何对华施压,另一只眼计算着怎样增加对北京的谈判筹码,审时度势后选一条中间落墨的道路来打"台湾牌",至于所谓重新表述"一个中国"政策似乎是想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