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职场文化培训:手把手教你成为专业人士

温哥华港湾 2019-11-24 22:08+-

留洋派专栏作者

郑小鱼

  如果说加拿大College的简历撰写培训给了学生们第一块职场敲门砖,那么加拿大职场文化培训课就让年青人们顺利地完成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华丽转身。

  我之所以对这部分培训内容相当感兴趣是缘于我的HR工作经历。企业文化培训作为HR工作的灵魂,无论是刚入职的新员工还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都必定经历过大大小小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我们也会不断调整或升华企业文化培训的方向和内容,培训目的总而言之无外乎统一思想和提升士气。

  如果你是一名成熟的职业人,读到下面的文字或许并不觉得惊讶,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职场里耳熟能详的内容。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或者正在对加拿大College学习有兴趣,不妨移步一观,看看中加两国的职业培训有哪些不同之处。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简单来说,批判性思维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如何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对事物形成错误认知,从而不断地努力接近真理、揭开真相。

  我们都知道“批判性思维”是多么重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简直是俗烂了的说教,小时候我们会听到大人说不要什么都跟别人攀比,长大了也常常听到做好自己比较重要。但是即便已经懂得了这么多道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做到游刃有余,有的人甚至还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字面,至为关键的是——如何拥有批判性思维?

  借助我们课堂培训的一个小例子,老师先让学生们读了一则报纸文章,文章内容是有关一个市民喝了被鼠疫污染的罐装可乐后死亡的经过。然后每人发到一页问题纸,上面分别列出“低”、“中”、“高”三个思考级别的问题,具体如下:

  低级别思考问题:发生了什么?

  怎么了?

  受害人是谁?

  受害人是怎么死亡的?

  中级别思考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所以你这么说?

  她是在哪里接触到的病菌?

  这些罐装可乐是怎么被污染到的?

  高级别思考问题:这件事让我感到奇怪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还有其他人因为同样的事情而生病或死亡吗?

  之前有过媒体报道同样的事情吗?

  这事可信吗?

  这个三步进阶式思考是个良好的启发,一下子把抽象的“你应该拥有批判性思维”变成了“你如何拥有批判性思维”。由此及彼,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时,是否可以试试这个三步式批判性思维模式呢?

  热爱你的工作

  老师在课堂上说,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就放弃吧。

  我坐在下面仿佛听大人讲童话,作为一名曾经的“996”工作狗,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在一个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驴子用的竞争环境里,真的是分分钟就有可能被别人抛下十万八千里。谁敢说一份工作不能给你带来快乐,那就放弃吧?

  我有点悲哀地想,如果我们的年青人在大学校园里时候,就有人教会他们如何去规划自己喜爱的职业,也许现在的他们就不会被生活的现实洪流裹挟着向前走。

  当我开始深入培训后,才发现,加拿大式的“热爱你的工作”,绝不是一句空谈。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有着一丝不苟的岗前培训,其中包括了你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迟到缺席,薪水福利,职业危险,操作安全;以及与同事或上级的意见分歧处理,职业晋升,职责履行,都有着事无巨细的介绍说明。

  在我看来,加拿大式的培训没有高大上的形式和口号,它好比一台设计精良的机器,标准统一,运转周密,依靠着严丝合缝的操作步骤,让一个傻瓜也能变成合格的螺丝钉。

  在这样的训练有素的体系下,想必绝大多数的加拿大人都能很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并且爱上自己的工作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个课堂上,我重温了很多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我也了悟到了加拿大人是如何把这些浅显理念由小及大贯彻始终的。

  就好比课堂上老师说,不懂的专业问题问老师。那么同样地,在职场当中,不懂的问题请直接问你的上级。生搬硬套,道听途说,“想当然”的做法只会耽误工作的正常进展。

  当遇到了自己从来不曾用过的设备,不要随意去使用,而是要求相关操作培训——这是老板们的责任。

  时刻保持自己的职业形象,你的动作、衣着、语言都是你的职业成果。记得我们一个Volunteer 活动,有同学问老师要不要穿制服?老师答:“制服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又有人问,还要不要穿专业的鞋子?老师答:“鞋子是你制服的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学会关心你自己。无论设备多么昂贵,无论机会多么宝贵,没有什么比得上你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珍贵。

  在这一课中,我学会了如何爱自己。

  让你的老板喜欢你

  老师给举了很多例子来讨论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比如说,如果工作协议上没有写明休息时间,那么除了不带薪水的半个小时午餐时间外,老板是可以不再给员工休息时间的,因为其他的工作时间是老板买断的。但是呢,员工有权利要求咖啡时间的。老师笑着说,“记得自己的权利哦,别让老板一直占你的便宜。”

  可见如何处理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是一门有趣的艺术。

  老师常常挂在嘴上一句话,“如果你这样做,你的老板会喜欢你。”

  比如说,当你有了意见,台上说,而不是台下说。

  当你离开了这个公司,请不要背后说坏话。

  又比如说,当你珍惜公司的材料,帮老板节约费用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老师说,“当你已经累了,但是又不能离开的时候,试着去整理自己的工作台,或者拿抹布擦桌子。不要让老板看到你很闲的样子,这样他会不高兴。

  听到这个例子,我想,谁说老外比中国人心眼儿少?

  可见主流人群的智商根本没有显著差异。

  而令我惊讶的是,这种在我们国人看来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伎俩”,在加拿大的职业课堂上,老师是堂而皇之地传授给学生们的。

  所以,加拿大的年青人们还没有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如何让老板喜欢你”这门艺术。

  训练靠方法,不靠悟性

  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我真正感兴趣的并非培训内容本身,而是更加感兴趣于加拿大职业文化培训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他们制作的各种培训工具,这其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想必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和修正。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说一个产品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生产线,那么专业人士的专业程度应取决于他所经历的训练吧。

  格外聪明的人总是极少数。在我看来,真正有效的训练应该靠方法,而不是靠人的悟性。

  话说回来,如果缺乏工作规范,聪明的人反而比普通人更会投机取巧,钻空子。

  而当训练方法对了,普通人也能成为专业人士。

  最后,给设计出这样一套培训系统的加拿大人点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