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收购遇困日本中小企业的目的原来如此
中国资金已经盯上遭遇困境但掌握关键技术的日本中小企业,据日媒报道,近期这种收购呈现增长趋势,去年中资对日本小企业的收购数量达到25起。借助对日企的收购,中国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有的成为业内大型生产商和供货企业。
《日本经济新闻》7月9日报道,中国资金已经盯上遭遇困境的日本中小企业。中国企业2018年对日本未上市企业实施的并购数量为25件,创出新高,被收购的日本中小企业中有的在亚洲建立起销售渠道。
此外,该公司还一度垄断了面向美国苹果公司的智慧手机摄像头对焦调节零部件执行器的供货。但是受苹果中止合约影响,公司于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
由于与赞助企业美蓓亚的谈判破裂,新思考科技同年将业务转让给中国上海的零部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回忆称,当时找不到明确的接盘者,“为了防止公司倒闭,中国成为救命稻草”。
2016年底,新思考科技的所有者变成中国大型电子零部件企业深圳欧菲光科技的创始人,新思考科技研究开发部的星光文表示,“在每个月欧菲光科技的管理层会议上可以了解到最尖端的科技潮流”。该公司的小型零部件生产技术受到好评,如今几乎全部向小米等中国智慧手机供货。2019年的出货量约为2亿个,较2018年增长5成,较被中国企业收购的2013年相比,扩大至900倍。
据帝国数据银行统计,截止2017年底,被亚洲企业通过资本参与经营的日本企业达到1712家(包括亚洲企业的日本法人)。其中,中国企业出资51%以上的有448家。乐国富(东京千代田)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对日本未上市企业实施的并购数量仅公布的就有25件,创历史新高,增至2008年的6倍。
中国企业藉日本企业遇困之机渗透日本供应链
中国企业对日本中小企业的收购意味着向日本供应链渗透,但日本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比较忽视。并购仲介企业指出,“明明有技术,却难以找到接班人,被迫停产的小工厂被日本大企业忽略”。
此外,由于利润低,日本地方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中国企业抓住了这一机会。
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中国中信集团旗下的基金CITIC Capital Partners从2004年开始合计投资约350亿日元,收购了14家日本中小企业。
其中一家是2015年收购的MORITEX(埼玉县朝霞市)。该公司生产图像不会歪斜的特殊高精细镜头,2015年之后将工厂转移至中国,并将该镜头作为工厂的检查器材销售。CITIC Capital Partners的代表中野宏信表示其优势是“能够应对少量、灵活的生产”。
生产开关的神明电机(川崎市)2012年被中国大连鹏成集团收购,将主力产品从面向个人电脑供货转为面向汽车供货,单价提高至3倍。该公司从2019年开始面向中国的汽车厂商生产开关车门的开关。
2010年,中国电动汽车大型企业比亚迪收购日本冲压模具生产商荻原(Ogihara,群马县太田市)的工厂,引起热议。比亚迪如今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厂商,荻原的技术被认为对比亚迪构成支撑。
不过,被中国资金收购的日本中小企业也面临中国经济减速以及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中国企业旗下的零部件厂商担忧,“不知道对美国企业的供货什么时候会被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