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高俊芳把资产弄走 搞垮了我们
7月25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旧址。大门上的几个大字已经部分脱落,工人们正在修补。门卫和多位老员工告诉记者,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解放前就有了,最早是在佳木斯,1949年搬到了这里。属于建国后的六大研究所之一(这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分别在长春、北京、兰州、成都、武汉和上海)。如今,这里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个旧车间。研究所新址距离此地两公里,目前还有800余名工人。此次出事的长春长生公司就脱胎于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但两家单位目前已无关系。
一位曾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十多年、负责生产的一线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他所了解的长春长生和董事长高俊芳。
“这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流感疫苗是给老百姓免费打的,她(高俊芳)那个是卖钱的,以挣钱为目的的。她那属于家族性企业,跟她家沾亲带故的员工工资都高,能拿到七八千到一万,跟她家没关系的,正儿八经干活的员工也就能拿三四千。那个举报她的人,原来也是我们这的,后来分到她那边,变私企了,人家本来心里就有落差,后来就是因为调岗,一个月原本是拿三四千,看你不爽,就给你调走了,工资也下调了,替代他的人挣双倍的工资,而且还不干活。他就去找领导理论,领导也没理会,给他整得最后没招儿了。它(长生生物)的疫苗不存在造假,就是流程出了问题。”
一位86岁的已经退休的老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描述她印象中的高俊芳:“我是1985年来这里工作的,我在技术科室,她(高俊芳)在财务处,当时她是个小科级。我在工作上跟她打过交道,她工作很认真,我工作遇到问题,她支持我,给我感觉她人很正派。我是1993年退休的,那会儿她刚出去,当时是张嘉铭张所长把她(高俊芳)给提拔起来的,所里当时情况本来挺好的。她出去后,把所里的人和产品都弄到她那去了,把我们所搞垮了。我是看电视知道她最近出事了,太不应该了,太不应该了,她怎么能那么做呢。”
50多岁的李林(化名)走过来,打断了这位老员工的讲述。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从小在研究所家属院长大,他父亲是研究所的老员工。高俊芳在研究所的时候,他跟高俊芳家住前后院。“她把生物研究所的固定资产都弄到她那去了,变成她的私人财产了。她哪有什么背景啊,她是怎么上去的,这个家属院你去问问看,谁不知道啊!大家都非常气愤。此事和当时的所长张嘉铭有关,张现在已经去世了。”
随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也是研究所的工人,已经退休多年,当年和高俊芳是同事。在自家院子前,她回忆起了三十多年前的研究所和当时的普通出纳高俊芳。“现在高俊芳公司所在的地方,最开始是我们所在那里盖的楼,当年那里是农村,庄稼地,当时我们所长是张嘉铭,他说研究所都要往那儿搬,后来那里厂区建成之后,高俊芳就不在我们这了,她用大汽车来把所里的机器都拉过去了,也走了一部分员工。那时候的说法是,我们还是一家子,不分你我的。到了2001年吧,高俊芳就跟我们脱离关系了,她把我们甩了。”
她又说,“李长太那会儿是副所长,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他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动员我们买股票。那会全场一千名职工都参加了,那时候我儿子要结婚,我没有钱,他说等股票增值了,就有钱了,等你儿子结婚的时候你就不用愁钱了,那谁不参加啊,脑袋削尖参加啊,买股票啊,原始股,一块钱一股,每个职工买4000股,说是过两年就能翻好几倍。那会我每月工资90块,4000块钱是我们全家所有的积蓄,全拿出来了。我原以为能挣钱,结果一两年后,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又给我们退回来了,说是上不了市了,按银行利息把钱返给我们了。是强迫退给我们的。”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1992年,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长春生物高技术应用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高研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技术服务中心经销部(以下简称长生所经销部)作为发起人共同发起,并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股份而成立长春实业,也就是现在的长生生物。
2003年之后通过多次股权转让,长生生物姓高,而据长生生物最新公告,目前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的高俊芳、儿子张洺豪和丈夫张友奎合计持有长生生物近3.57亿股,占公司股本的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