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获重用 中共官场格局悄然变化
据中国大陆媒体报道,中国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代市长。同日,前北京市市长蔡奇已经由北京市市长转任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京畿一日易两帅,在中共建政以来的历史中并不多见,特别是十九大行将举行之际,北京市的人事异动则异常引人关注。
如果说蔡奇的异动还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而陈吉宁的异动则让人有些意外。
但正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冷衙门”中,却产生了一位北京市市长,其深意可想而知。一方面,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习近平的施政计划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号工程”,而北京市市长则是“一号工程”执行层面的核心地方领导,新任市长陈吉宁的政治地位不言而喻。从另一个角度看,出身环保部部长的陈吉宁获重用,也说明了传统上人们认为的“冷衙门”,实际上并不符合中国的政治现实,看似无实权部门的领导人,并不意味着其在中国政治版图中的地位不重要。
就陈吉宁本身的专业背景和履历看,其不仅是一个长期就职环保部门的官员,同时更是一位资深的专家。陈吉宁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而后又在国际名校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成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直至清华大学校长。
从学术经历上可见陈吉宁的学术造诣,可以肯定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环境科学家。中共在此时任命他担任北京市市长,一方面说明“学而优则仕”已经成为了中共用人的重要标准,同时则反映出中共高层希望陈吉宁能够在执行“一号工程”时,解决北京城市发展的城市病问题。
值得注意得是,陈吉宁1964年生人,现年53岁。他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时,刚满51岁,是当时国务院最年轻的部长。北京市市长的政治地位特殊,从中共官场的仕途路径看,荣任北京市市长的官员一般都意味着明朗的政治前景,加之陈吉宁年轻,其仕途更是明朗。
陈吉宁被重用体现了“学而优则仕”在中共人事考查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型官员”“学者型官员”登上中国政坛,中共官场格局或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