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音响离奇故障 李克强巧解开场尴尬

新华网 2015-10-25 10:28+-

  “今天的会议前奏很新颖也很风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校生动活泼的学风。这也可能反映出中央财政在装备支持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但这绝不意味着经济形势不好。”北京时间10月23日,在中共党校做专题报道时,中国总理李克强用风趣幽默化解了音响故障尴尬。

  据陆媒《京华时报》报道,23日,李克强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原来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主持人何毅亭开始主持后,麦克风声音偏小几近失声,工作人员稍作调试后才恢复正常。麦克风音量恢复后,何毅亭主持致歉引出总理。李克强幽默表示,“这也可能反映出中央财政在装备支持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但这绝不意味着经济形势不好。”现场爆发出笑声和更热烈的掌声。

  公开报道显示,这也是李克强的第三次经济公开课。2013年10月21日,李克强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指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此次报告被称为李克强首次经济公开课;2014年6月10日,李克强第二次公开课与两院院士“话经济”,以亲身经历谈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跃升得靠创新。

  与前两次公开课一样,李克强第三次经济公开课直指核心,在120多分钟时间里,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深刻剖析和研判,指明了重点经济工作,发出中国经济“强”音,传递中国经济信心,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注入“强”动力。

  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2015年GDP增长7%左右,目前这一预期目标正稳步实现。有国际舆论称,中国GDP增速“破七”。

  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讲,这个七还真不是“破”了,而是来之不易。据悉,讲座结束后,全场三次热烈鼓掌,经久不息,李克强两次起身鞠躬致谢,后来他笑言,“我不好三鞠躬了”,并用手在空中做了一个致意的姿势。

  事实上,这并不是李克强第一次遭遇诸如在中央党校遇到的“音响危机”。2013年5月21日,李克强在印度访问。在此,他将发表就任国务院总理后的首次海外演讲,全球高度关注。演讲一开始,李克强使用的话筒突然出了问题,发出“嘟嘟嘟”的声音。

  面对这略显尴尬的一幕,李克强轻松地笑着说,“这是前奏。这是要表明,我郑重地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印度人民致敬。”这个幽默化解的不仅是现场尴尬。一个月前,中印双方在边境发生摩擦,形势一度十分紧张。李克强此次访印,正是为了加强两国高层沟通,修复双边关系。他借助话筒的故障,巧妙地向印方抛出橄榄枝。台下听众也会心地笑起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5年5月25日,李克强在智利访问。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举行国宴欢迎他,可播放国歌时却突遇音响故障,放不出音乐。李克强遂提议现场歌唱国歌代替,并为中国代表团领唱。在随后的致辞中,巴切莱特感谢李克强的睿智和幽默解决这一“难题”。李克强则回应说,音乐没有国界,我们都听懂了对方的歌声。

  “超时”是领导人政务活动常要面对的问题。一次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联合记者会上,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的时间已经超过了预订时间安排,默克尔在一旁多次看表并耳语提醒李克强。李克强立即表示,“默克尔总理告诉我,会见贵国总统的时间到了,她希望结束这场记者会,我只能是客随主便。”另一次在瑞士的爱因斯坦博物馆中,由于现场民众的提问过多,已经挤占了李克强为博物馆题字的时间,馆长在旁边不停地看表,李克强又一次注意到了对方看表的动作,于是他主动说:“我看你们的馆长已经看表了,我们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都被压缩了!我要满足馆长的要求题字,他不让你们提问了。”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 最新评论
  • luckyhsif

    用“中央财政”支持中共的党校,就是这个党在盗用公款吧。党校又不对群众公开招生,不能掏群众的钱包吧。党校所用的土地肯定是要交租金给“中央财政”的,因为土地是国家的,如果校舍和设备并不是党员捐款购买,而是公产,也是要交租给“中央财政”的。竟然不知廉耻向“中央财政”要钱,还有什么“智慧”?“中央财政”的钱没装在人民群众的口袋里,但和装在口袋里的钱没有区别,都是有主的,这个人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他敢说“人民群众在装备支持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 党务机构必须通过党员的党费解决经费,不能够由老百姓掏钱。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