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制派构成复杂 难管控朝廷吃瘪
朝廷要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进而加强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朝廷官员曾撰文,表示要有「两支管治队伍」:一支是香江府衙;另一支是朝廷对港澳工作机构。其实,还有第三支队伍:香江建制派和爱国爱港阵营。当然,这支队伍是听命于朝廷的,有的人受朝廷港澳工作机构和香江府衙「双重领导」。不过,他们的存在、发展和工作方式有一定自主性,因为他们中一些人和政团并不拿朝廷和官府俸禄。然而,他们在其他利益方面要受到朝廷和香江府衙的照顾。因此,在政治大方向、工作大方向上要听命于朝廷,对香江府衙施政作出积极配合。
这第三支队伍,上上下下人数众多,背景庞杂。回归之后,只要识做投靠朝廷,都会被欣然接纳,被归入建制派和爱国爱港阵营。表现出色者,特别是身家丰厚,或在工商、专业领域有一定地位者,都会被朝廷、香江府衙培养、运作成建制派中的翘楚、「港人治港」的精英,进入立法会、行政会议等,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
不过,香港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因为背景庞杂,各有路数,整体状况自由散漫,各自为政,在朝廷和香江府衙面前争风吃醋,内讧内斗成为常态。事实上,朝廷港澳工作机构和香江府衙在各自的工作范围中,也和前来投诚或培养的建制派人物各有亲疏,这加重加深了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内部人事和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一遇大事,各显身手,各出奇谋。
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除了土共、传统左派外,多和港英旧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的深度联系,恐怕超过明目张胆的反对派和行为鬼祟的港英余孽。回归后,他们「投靠三爷──改换门庭」,在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中,有人在明里暗里、平时无事和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这样的人渗透和潜伏在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的传统左派里毫不稀奇。
惊世乌龙 微妙可疑
今次政改,明战暗战、阳谋阴谋交织纠缠,是回归十八年来香港政争的一次规模最大、牵扯最广、深度博弈的最大战役。当然,因为是政改、普选特首、「最终」完成香港《基本法》的普选规定,一切较量都要在阳面、公开场合、相关程序上决出荣辱胜负,双方都要打出堂堂正正之旗,争取民众、争取民意、争取舆论支持。
这场政改之役,朝廷、香江府衙、建制派、爱国爱港阵营始终处于攻势,因为他们有主导权,决定政改方案的内容。反对派则处于守势,但他们在立法会中掌握超过三分之一议席的关键否决权,只要守得住,朝廷就会无功而还,整个政改就会泡汤。不过,对双方而言,就算泡汤也要泡汤得齐齐整整、有头有脸,建制派议员全都投了支持票,反对派议员全都投了反对票,自己这边才算不负使命、不负支持者的託付,才不算败于对手。
要达致这个双方都有体面的结果,反对派就要保住自己这边不被「撬票」才行;建制派更不用说,只要「一切行动听指挥」,按朝廷早已明发的「上谕」,一齐投票就行。问题是,这里如有暗战,或建制派有人无组织、无纪律,朝廷一个不留神、没看住,投票就会出状况。今次建制派三十三位议员投票之时拉大队离场错失投票,绝对「惊世骇俗」,让朝廷大大丢脸吃瘪。
这场重大政治事故表面上看乃乌龙、虾碌、不可思议、莫名其妙,实际上和建制派人事山头的复杂性、微妙性以及有人政治面目的可疑性,突然「发难」大有关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