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沉船更悲哀的 是官媒的报道

东方日报 2015-06-08 14:41+-

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上,主题再一次出现了偏离:灾难变颂歌,救援成秀场。

  「东方之星」号长江沉没,最终400多人死亡和失踪,自救和他救14人,现场有组织的营救2人。在任何国家和时代,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这都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和悲剧。但是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上,主题再一次出现了偏离:灾难变颂歌,救援成秀场。

  看看《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的报道标题,首先是感恩:「生为国人,何其有幸」,「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4天3夜,那些感动我们的瞬间」。其次是选美:「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最终是政治说教:「世界透过沉船事故看见中国决心」,用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的话说:「谱写一曲万众一心的壮歌」。

  面对这样的灾难,本应该有太多的角度报道,但出于一贯的维稳思维和管控媒体的做法,文字稿只能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图像只能用中央电视台的,而且新闻议题有严格的限制。你看不到事故问责、家属的哀伤、救援的质疑,只是领导多次批示、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总理到现场视察吃盒饭。

  既然如此重视,为什么不事先防范,酿成如此大难呢?有网友总结,「东方之星」号作为内河船,吃水浅、重心高,设计和标准有问题。船多次改造装饰,重心缺陷加剧,逃生存在障碍,监管有问题。天气预报气候恶劣,船长未重视,存在失职问题。船舶公司放任而不提醒,管理有问题。面对恶劣天气,政府航运部门没有限行措施,服务和监管有问题。官方限制报道,政治问题。一些媒体的报道煽情、淡化责任,新闻伦理问题。最终所谓的龙卷风掩盖了上述一切,成为直接责任。难道要把风双规?

  即使是救援要紧,先不谈责任,但总得采访逃生者和其他家属,但获救的没有任何声音,家属更是事发多日不许媒体报道。直到死亡惨重,一切已成定局,澎湃的新闻标题还是:「孩子别哭,我在长江,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不知哪个人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母亲的怀抱?如此报道,考虑到失去亲人的家属的感受吗?

  一味的煽情、感动,就像一块逢灾必备的遮羞布。可是官媒之外,面对全球注意和社交媒体的活跃,这一次,只有悲伤与悲凉,从船难的发生到救援的效果,很难感动,只有保持遇难者家属的情绪稳定,一如既往地「感动」。

  灾难就是灾难,可是一有灾难发生,官媒上出现的就是深入一线的好领导,日夜奋战的好党员,生死度外的好战士,爱心奉献的好群众,催人泪下的好故事,事态稳定的好局面。这就是坏事当成好事报的正能量。过去发生大灾祸,要么封锁消息,要么推出一堆毛泽东思想哺育的英雄,现在新瓶装旧酒,还是那个味道。

  但单纯的谴责媒体又有何用,它们仍是党的喉舌,政治的工具。对于中国梦的盛世来说,灾难是梦魇般的污点。为了淡化污点,发明了温情脉脉的灾难美学,灾难的残酷性被救灾的好人好事取代,救灾者成为主角,遇难者成为配角,灾难美学代替了灾难反思。总是天佑中华,大难兴邦。于是天灾总有说辞,而不提如何防范,人祸更是难以避免。

  • 最新评论
  • 空难、船难、车难有什么好炒作的?无论什么制度,谁来当政,类似的灾难也是难免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人数的增加、交通的日益繁忙,出事的几率只会越来越高,绝无可能越来越低。美国近一年中发生了高峰时间公路大桥坍塌事件以及火车翻车车毁人亡事件,大家看到有多少美国媒体或美国网友炒作这些事件?除了报道实况与救援进展外,有人忙着分析事故原因、追究责任吗?发生船难,大家首先关注的本应是救人、捞船捞尸、恢复通航。至于事故原因,不是事故调查人员,仅凭媒体披露只鳞片爪的信息,如何能够正确判断?事故尚在处理与取证过程中,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要求给出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强人所难吗?慑于舆论压力,政府处理事故已经是迟疑不决、劳民伤财,至少把老百姓几个亿的血汗钱砸进去了,诸位还是不满意,到底想干什么?中国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也要能活得起、死得起。活在现实的世界里,可以日日美味佳肴、天天游山玩水,尽情享受、乐不思蜀,但也还是要有面对厄运的勇气与思想准备。现实生活中乐极生悲的风险是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赶上了,就要泰然处之。若国人只是活得起,但是死不起,一出意外事故死了人大家就一哄而上、兴师问罪、歇斯底里、没完没了,一定要找出足够肥美的替罪羊来才肯罢休,甚至不惜制造混乱来借死人出名发财,除了把国人愚昧落后的暴发户心态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世人耻笑以外,没有任何益处。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