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决裂秘辛:都是小事

中时电子 2014-07-28 20:40+-

 

  杨振宁与李政道,是最先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2人当时均为中华民国国籍。1957年获奖时,李政道31岁,杨振宁35岁,在科学界颳起旋风。但2人日后因故闹翻,学界引为憾事,详情却讳莫如深。

  回顾1946年,李政道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跟随理论物理大师费米做研究。1949年,杨振宁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情商所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邀请李政道也来到普林斯顿。

  根据大陆凤凰网研究指出,此时二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导火线竟然是论文署名顺序的问题。按照英文著作惯例,署名按英文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因此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据传杨振宁提出要求,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4岁。

  后来李政道、杨振宁又合著了一篇论文,也为日后的重大发现 —「宇称不守恆」奠定了基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57年宣布2人获诺贝尔物理奖。

  当两人前往瑞典领奖时,又为了排名起争执。杨振宁希望授奖时他能在李政道之前,并且去说服李政道夫人秦惠莙。秦惠莙认为,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李政道勉强同意。但是对杨振宁的这些要求,李政道觉得太无聊。终于,他们不再合作。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对此失望至极,因为,奥本海默曾说,他最喜欢看到李政道、杨振宁在校园里面讨论物理。两人之间决裂,实属华人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 最新评论
  • xu3331

    就人品而言,明显杨不如李。杨老了干不动了才想到“祖国”,回国到处张扬照耀。李默默无闻,仍旧埋头于研究工作。杨除了肉麻拍当局马屁,不知为中国做了些啥?论才学,我听说得奖课题是李先提出,杨起先不以为然,后两人合作。

    屏蔽
  • mgmt

    关于贡献,有两方面:1。杨李的科学成果是对全世界的贡献,包括中国,虽然没有爱迪生爱因斯坦那么伟大;2。华人首次获诺奖,也是华人的荣誉,包括中国。顺便提一下,这张“历史照片”上的杨头是PS上去的。

    屏蔽
  • 杨振宁对中国有何贡献?老了回大陆就是害怕孤独?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