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习仲勋面子 河北书记阻挠习近平进常委
据当时的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李海峰反映,习近平“思想解放,深入实际,艰苦朴素,团结同志”。
曾有传闻称,在高扬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中央曾多次建言,让习近平进入河北省委常委。高扬却却认为习才30岁,在基层没干上几年,不急于提拔,这样对年轻人的发展有好处。
香港媒体曾披露称,可北京却等不及了,最后越过河北省委,于1985年直接将习近平空投到福建省厦门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当初负责把习近平从河北调到福建的,正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当时乔石担任中组部部长。
香港媒体在评论习近平从正定调到福建时,只谈到中央将其调走和高扬对其很有意见等的事实,并没有对当时的政治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换句话说,当时已进入国家领导人之行的习仲勛,决定著儿子习近平的仕途。这一点从前面习近平从不否认受父荫的言谈中便可看出。
在带领广东为推动改革而“杀出一条血路”后,习仲勛在1980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

据当时关注习近平到河北锻炼的时任中组部官员透露,在耿飈离开中央军委前,习仲勛已开始考虑安排儿子习近平下基层锻炼,而耿飈也有此意,认为到地方去锻炼肯 定要比留在北京更有前途。知情人士对《他将领导中国——习近平传》一书作者高晓强调,当时中央正著手培养第三梯队,在习近平和刘源等人提出到地方锻炼后, 他们就成为中组部青年干部局重点考察和培养的对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习仲勛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日常 工作期间,乔石在1982年至1985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并在1984年4月至1985年7月期间,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而习近平在 1985年上半年从河北正定调到福建厦门前,乔石曾派中组部青干局负责人赴河北和正定县对其进行了考察和外调。
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与习仲勛又有极好的个人关系。正是这样的政治环境,加上父亲习仲勛的政治人脉关系,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习近平是中央派到下面来锻炼的干部,是中央组织部重点培养的第三梯队。
这样一来,在当时的河北官场就有了习近平是中央管的干部之说法。以至于,当时习近平到省委向“高扬伯伯”辞行时,快人快语的高扬语近调侃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是中央管的干部,来去自由,不用向我辞行了。”据说,习近平听了这番话,感到十分尴尬。
此后,高扬在中央的会议上曾数次提及此事,语言犀利,不留情面,认为中央这样选拔干部太不正常,是不正之风的典型表现。
有关高扬与习近平在河北时的那段“恩怨”,网上有传闻说: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父亲习仲勛给省委书记高扬打过一个电话,请省委关照一下儿子。没想到高扬在省委会上把习仲勛的电话公开了。这是习近平终生难忘的教训。
曾 有评论称,对习近平本人来说,这也许就埋下了一个心结。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香港媒体披露的内容,还是网上流传的说法,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高扬在河北 当省委书记时,肯定没给习仲勛“面子”,肯定没照顾或提拔过习近平,甚至反对中央过快地提拔习近平,所以就有了一段长达25年的“恩怨”。
香 港传媒曾披露这样一个有关高扬清廉正直的故事:他在河北省委第一书记任上时,河北某县盛产一种羊角椒,是闻名中外的特产,曾有一个中央大佬的儿子找到他, 想不经过外贸部门,自己搞一批便宜的羊角椒出口换汇,高扬却不冷不热地给了个钉子:“能为我们省农民种的特产找到出口门路,我们欢迎,但这么大的买卖,我 这省委第一书记怎能管呢?请你通过外贸部和我们省外贸联系吧!”
这就是盛传一时的“辣椒事件”。此后不久,高扬被调离河北到中央党校任校长,有人说与这个事件有关联,但高扬却表示,自己来河北工作是邓小平点的将,走也是中央决定的,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