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人有讲究 三大空降高官仕途看好

多维 2013-07-17 12:00+-

  随着中共第五代领导人上台施展治国方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强调其用人导向,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有潜力的年轻干部经受锻炼,这也被外界解读为习近平正在为其执政期内的中共十九大甚至二十大上选拔人才而埋下伏笔。其中,典型团派出身、曾与习李共事多年的少数民族省长巴音朝鲁(1955年),曾长期任职中组部、开创涉港官员晋升新路径的广西党委书记彭清华(1957年),素有“军工少帅”之称、由商转仕的“60后”重庆副书记张国清(1964年)等一批从中央“空降”至地方的年轻高官大员开始受到政情观察人士的关注。

  从中央到地方 入局的“标配”路径

  中共选拔人才历来注重官员的从政履历,履历越丰富,其能力越有可能较为广泛,一旦在更高职位任职,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也就越迅速。从以往的官员任命上看,如果在中央部委任职后再调任地方大员,就可以获得中央、地方双份从政经验,而这样的官员也往往更受青睐。加上若年龄合适,他们将有很大机会成为中共的核心领导成员。

  从任职历练来看,在中央部委任职的人通常具有一定的全局观,视野相对于地方官僚宽阔,更少有“地方主义”、“地域观念”;也因为在国家级机构工作,其大统筹大计划的能力亦相对较强;同时,这种大统筹大计划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技巧。而在地方任职的官员则实际经验扎实,民意影响范围广,治国理政的能力也显然较中央官僚更胜一筹。习近平就因为一直在地方任职,因此格外重视官员的地方执政能力。

  正因为从政在中央和地方都各有优势,因此先在中央任职,积攒统筹协调的经验,再调任地方大员进行基层工作历练,之后再调回中央成为核心领导成员的这一从政经历,就成为官员升迁的完美“标配”路径。

  例如,中国现任总理李克强就曾由团中央下到河南、辽宁任职后再上到中央决策层,堪称注重基层经验的经典晋升路径。习李执政后,高层同样采取了中央官员“下放”历练的传统手法,以期为十九大乃至二十大储备人才。本文现将其中较为被看好,即有很大可能升入中央,从而在仕途上再进一大步的官员进行盘点。

  出身团派与习李共事 巴音朝鲁获重用

  吉林省长巴音朝鲁是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人,出生于1955年,在地方大员中属于“少壮”年龄,是中国目前除自治区外唯一的少数民族省长,其从政履历兼具中央和地方,并且与现任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均有交集,被认为很有可能再进一步。巴音朝鲁曾长期在内蒙古基层工作,后又在共青团系统浸染多年。1993年,巴音朝鲁当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任第一书记则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直至1998年李克强调任河南省代省长,二人在团中央共事5年之久;随后,周强(现任最高法院院长)接替李克强任职第一书记,升任常务书记的巴音朝鲁又成为周强的主要助手并共事3年,直至2001年巴音朝鲁调任浙江省副省长。至此,巴音朝鲁在共青团中央任职已长达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团派代表。

  由团中央“空降”到浙江历练后,巴音朝鲁又与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不期而遇。

  2002年,习近平由福建转赴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其主政浙江的5年间,巴音朝鲁一直担任省委常委和宁波市委书记。在中国当今政坛上,曾与习近平或李克强有交集的官员并不在少数,然而像巴音朝鲁这样,与习李二者均曾近距离共事多年者着实凤毛麟角。

  2010年,巴音朝鲁调离浙江,奔赴吉林担任省委副书记。虽然有舆论认为,巴音朝鲁在浙江的仕途一直不温不火,在长达9年时间里仍是副部级官员,但随着习李在十八大上正式接过中国领导权,巴音朝鲁也很快升任吉林省长,权倾一方,而这显然与巴音朝鲁曾长期同习李共事,二人对其个人能力十分了解分不开。

  事实上,巴音朝鲁主政宁波期间,宁波为浙江省创造了约20%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都得益于他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区等建设,发展港口经济和中高端产业,并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区域发展战略。而2007年接任习近平浙江省委书记的赵洪祝(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也曾评价巴音朝鲁:“思路清晰,大局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但回顾建国至今,只有贺龙(白族)、乌兰夫(蒙古族)、韦国清(壮族)、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和回良玉(回族)5名少数民族出身的官员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更从未有过少数民族官员跻身政治局常委之列。因此,巴音朝鲁能否在仕途上出现大幅度跃升甚至直抵政治局常委,外界看法也多有保留。

  熟悉中组部执掌中联办 彭清华创晋升新路

  1957年出生的彭清华现任广西省委书记,曾在中组部任职20年之久(1983-2003),期间历经包括陈野苹、乔石、尉健行、宋平、吕枫、张全景、曾庆红以及贺国强在内的八任中组部部长,并曾长期担任原中组部部长宋平的秘书。在2003年年末进入中联办以前,彭清华任职中组部部务委员兼干部一局局长,而干部一局则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干部及相关事项等工作。由此想见,在拥有极大人事控制权的中组部摸爬滚打了20年的彭清华,其人脉优势非同一般,而这也必将在其今后的仕途进阶上大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彭清华还是首位直接在中联办主任职务上晋升地方大员的高官,彭在十八大后履新广西党委书记,开创了涉港官员晋升的新路径。2009年5月,彭清华升任中联办主任,其两位前任姜恩柱、高祀仁在离开中联办后均转赴人大任职,负责外事或侨务工作。在中联办早前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时期,部分社长也在离开香港分社后负责外交等相关工作,如乔冠华和周南都在日后成为外交部副部长;王匡则转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顾问;梁威林与祁烽也在离任后赴广东任职,但均未担任过广东省的主官。

  不过有观察人士指出,彭清华赴广西执掌大权虽有中央将其“外放”历练之意,却也荆棘丛生。作为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的广西,在沿海14个省市中经济最为落后,且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民风慓悍,加之近期广西负面新闻多发,包括政协副主席李达球因严重违纪被双规,贺江上游发生铊、镉污染,博白县爆发大规模农田保卫战,上林村民在加纳淘金引出国际纠纷等,这些都考验着刚到任不久的彭清华。

  种种矛盾一旦处理不当,都将加深高层对其缺乏执政历练的顾虑,成为仕途进阶的障碍。

  反之,如若此番主政广西能够干出成绩,十九大时年方60岁的彭清华将很有可能进入政治局,并成为届时主管港澳工作的第一人。有分析称,港澳事务不仅牵涉到外交,也关联着港澳与内地的权贵利益,如主管港澳事务的官员没有在港工作的经验,实难胜任,而以彭清华中联办主任的经历,在党内将是一个优势。

  国企CEO由商转仕 走出高官摇篮

  重庆市委副书记张国清生于1964年,仅比中国现任最年轻的省长陆昊大3岁,曾历任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中国万宝工程公司副董事长,香港银华国际(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2013年4月,张国清走出被称为高官“摇篮”的国企,奔赴自“薄王事件”后经历多次人事“洗牌”的重庆担纲副书记,并在3个月后兼任重庆党校校长,而这一纸调令也让中国政坛的“国企CEO”群体更加庞大。

  张国清调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后,外界曾一度盛传他将很快接掌黄奇帆的市长职务,不过黄奇帆近来亦频频高调对重庆经济发展作出规划和要求,并出席一系列公开活动,这也显示被外界称为政坛“不倒翁”的黄奇帆至少目前的地位依旧坚挺。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张国清本人是经济相关专业毕业,并持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但其毕业后在国企和军工企业工作长达26年,缺乏在政府系统内部的工作经历,因此,张国清进入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庆锻炼,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经济方面的特长,另一方面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熟悉和磨砺过程。

  分析人士认为,以张国清的经济专业背景以及在国企的长期经历来看,其由商入政后,极有可能最终取代黄奇帆的重庆市长职务。此外,即使到中共二十大时,张国清也才年仅58岁,作为已经崭露头角的少壮派官员,其政治前景被普遍看好。

  另外,除了上述三位由中央“空降”地方的高官大员,1968年出生的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也广受外界瞩目。在目前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中国政坛仅有3名“65后”一把手,而杨岳不仅是他们中最年轻的省级党委常委,也是唯一一名出身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官员,并成为两届第一书记(周强和胡春华)的助手。不过也需要指出,像杨岳这样的“65后”官场新生代,其今后的从政之路还很漫长,究竟能否一路升迁,乃至晋升国家领导人序列,尚需观察。

  • 最新评论
  • 习会用人?当主子是蠢物时,就是武大郎开店,尽用矮子。要不就是奴才忽悠主子,把主子当掌上玩物当冤大头。看最近一系列捧习的宣传攻势,大部分是习被硒粉们耍了。容易的钱不挣白不挣嘛,反正主子的智商和情商在那儿,大家不用担心被发现。还记得习微服私访的哥事件吗?呵呵。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