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死是谣传 晚年张国焘在加拿大的幸福生活

凤凰网 2010-12-26 09:13+-

大陆从没有过任何一个记者进行过采访报道,不知何时对于张国焘的死却有了这样的描述“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天气异常寒冷,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身边没有护士,也没有亲人。他就这样凄惨地客死异国他乡。他,就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一,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另立“中央”与党中央分庭抗礼,最后投向国民党怀抱进行反共的张国焘。”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张国焘的晚年贫寒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是被活活冻死的。老秦说难道加拿大这个国家就是个“万恶的旧社会”?

和晚年张国焘很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璐先生曾证实,加拿大是个很富足的国度,每个人都有生活无忧的保证。他承认张国焘很失落,但一点都不穷,所谓“冻死”是不存在的。如果一旦被冻死,多伦多的这家老人院将面临倒闭和巨额赔偿。别忘了加拿大不是前苏联,是个典型的民主国家,连时任总理特鲁多都在众目暌暌之下,何况个老人院。

还有另一种不靠谱的说法张国焘夫妇在加拿大时生活很艰难。因三个儿子均无力负担他们的生活,两人于 1968 年到多伦多与儿子短住一个时期后,很快就开始领取政府养老金并靠此生活。张国焘去世后,张家无钱安葬,据有关资料,最后还是由杨子烈出面,经人求助于当年在俄国受过张国焘救助的蒋经国,蒋安排下属汇了 3500元美金,这才解了张国焘的后事之忧,使其 \"死有葬身之地\"。

对于这种子虚乌有的捏造,本博秦全耀加拿大的朋友找到了墓地埋葬的原始登记材料:

死者姓名:Kai Yin Chang ( 张恺荫)

年 龄:(空缺)

去世日期:1979 年12 月 3 日

土葬日期:1979 年12 月 4 日

如果看了这个记录,从去世到下葬只有一天之隔,所谓“无钱安葬”“到处求助”,应该是胡说八道。

张国焘与杨子烈结婚后,育有三子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位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发展事业。一篇文章透露说,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张湘楚50年代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学医。张国焘夫妇1968年来到多伦多时,长子张海威在加拿大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美国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加拿大多伦多当工程师。张国焘夫妇虽说不上大款,儿子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什么的,但晚年生活总还是其乐融融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在大陆被整死的刘少奇,比吞安眠药自杀的老战友陈昌浩,可以说张国焘一家过着的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1976年前后,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在多伦多开会,曾在没有预约之下特别前去探望张国焘,时间不是很长。三年后82岁的张国焘走完了他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1994年,在丈夫去世15年后,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二人合葬于多伦多松山墓园。河南大卫生态鼠药集团董事长朱禾丰的女儿在加拿大上学,他去过张国焘墓后对我说,与其它墓不同,张国焘墓的方向始终是向着东南方向,向着中国,向着他的家乡江西萍乡。老秦猜想,他生前一定有过叮嘱:儿啊,爹死后,将爹的坟墓向东方......

  • 最新评论
  • eeo

    而是真正关心史实的话,应该不难查证,张国焘受冻至死的博主所谓的谣传,不是来自博主似乎想影射的大陆媒体,而恰恰是张国焘当年投奔的逃到了台湾的国民党,而且从台湾的媒体报道看,造”谣“者不是别人,正是张国焘的太太杨子烈本人!(以下引自黄东先生文章)1980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登载了国民党原武汉警察局局长蔡孟坚的回忆文章。蔡孟坚是张国焘的同乡,张国焘死后,杨子烈与他通了电话,讲了丈夫死前的情况:“(1979年)12月初,当地大雪不止(那晚)他转身时毯子掉在床下,自己无法拾起,想叫人也无人来助,暖气关闭,只有咬紧牙关受冻。12月3日5时起,他忽然大吐大呕两小时,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护士欲叫医生诊断,竟已气绝。”

    屏蔽
  • good99

    "他的墓是所谓的两面碑" 啊,匪夷所思!了解了

    屏蔽
  • likunyun

    不管看个急症要等候13个小时还是6个小时,可以肯定的是在加拿大是一视同仁,如果你进医院,邻房的病友可能是市长、议员或大公司总裁,也有可能是靠领福利金过日的贫民。 我母亲肾病多年需要长期洗肾,为了方便病人,政府把洗肾机安装在家中,每月药物定期送到,她去美国旅行,药物也送去指定的旅馆,她贫血需要打每年一万多元的补血针,她多年来进出医院许多次,全都是免费。 加拿大急症室的轮候是个大问题,但住进了医院后,医生一定查个清清楚楚,不让你出院。

    屏蔽
  • 一,新浪博客的作者秦全耀先生如果稍微不带点广告人的哗众取宠之心,而是真正关心史实的话,应该不难查证,张国焘受冻至死的博主所谓的谣传,不是来自博主似乎想影射的大陆媒体,而恰恰是张国焘当年投奔的逃到了台湾的国民党,而且从台湾的媒体报道看,造”谣“者不是别人,正是张国焘的太太杨子烈本人!(以下引自黄东先生文章)1980年1月,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登载了国民党原武汉警察局局长蔡孟坚的回忆文章。蔡孟坚是张国焘的同乡,张国焘死后,杨子烈与他通了电话,讲了丈夫死前的情况:“(1979年)12月初,当地大雪不止(那晚)他转身时毯子掉在床下,自己无法拾起,想叫人也无人来助,暖气关闭,只有咬紧牙关受冻。12月3日5时起,他忽然大吐大呕两小时,就此昏迷,不省人事。待护士欲叫医生诊断,竟已气绝。” 二,关于张国焘的丧葬记录。已经有高晓黎的文章详细考察过并发表在2007年第11期的国内的《百年潮》杂志上,如果该作者即秦所谓他在加拿大的朋友的话,我觉得应该注明一下,给朋友以起码的尊重。 三,凡到访过张国焘墓的人都知道,他的墓是所谓的两面碑,就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比较困窘的一种丧葬方式:墓碑是和别人合用的,正面还是人家的,他们夫妇用的是反面,如果象博主以想当然的方式那么推测,他的晚年生活那么幸福,那么为什么用这样的丧葬方式,是非常令人奇怪的。三个孩子,分别为教授,医生和工程师,那么喜欢自己的父母,却让他们和别人合用墓碑,也许比较符合博主的天伦之乐的概念?  四,建议万维的编辑们应该稍微提高些知识水平,具备起码的史地知识,免得转引这类完全不着边际的文章,徒然贻笑大方。

    屏蔽
  • wuweizai

    "就这样,本已十分衰弱的张国焘由于长时间的严寒侵袭,....",编的还挺像回事,谁都知道在加拿大和美国,房东都需要提供暖气的,就是无家可归者(流浪汉)都有政府提供的有暖气的僻难所。。。

    屏蔽
  • 野云

    那就是“幸福”生活!? 张国焘,无论信仰,主义,左中右,无论东西伦理纲常,他都是一个人渣. 其幸福与否,又何足道哉!?

    屏蔽
  • tianping

    "等十几个小时"和"不乐呵呵"都是极端情况.等六七个小时是正常情况.但如果是危急可能就不用等也事实. "辞世前照顾不周是可能的"和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并无抵触.

    屏蔽
  • 张老来了加拿大真是走对了,要不然就等着刘少奇,陈昌浩,还有林彪或彭德怀的命运了。三个孩子看来也都独立自立了。老毛那么养尊处优,还是早他三年死了,而且只留下一个天天出洋相的叫毛新宇的嫡系后代,真是老天有眼呀。

    屏蔽
  • C00

    请问你那个13小时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是平均统计数吗?如果不是的话最好别来胡搅。中国医院还有见死不救的哪!毛病。

    屏蔽
  • xiaolifeidao

    不论制度怎样完善,都不可能百分百完美。 我来加拿大十多年,从来没见过等候十多个小时的现象,见到住在福利院的老人都是乐呵呵的。 我不否认可能偶尔会出现极端的想象,但大部分的时候都能令人满意,不就够了吗? 总比上海世博拿几个眼障儿童来宣传中国福利制度的完美靠谱多了吧?

    屏蔽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