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与保险公司斗争的一次经历
去年,美国中部几个州先后两天下了罕见的大冰雹,砸坏了无数的汽车和房子。我家的一辆汽车头天被些小冰雹砸了些不太显眼的小窝窝。找保险公司估失,很快就办好了。又顺利又满意。刚开始我们不知道房顶也被砸坏了。因为没有漏水。虽然看到报纸上报道本地有上万家的房顶都被砸坏了。我们心想我们的屋顶只用了十年,看上去也没有什么损坏,所以也没在意。渐渐地看到同一个小区的不少邻居们都在换房顶了。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打电话去保险公司要求他们派人来检查我家的房顶。先被告知他们的估失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要等些时间才能来。偶心想等些时间也没关系。
随后我们忙着准备回中国去。顾不上找保险公司理论。知道反正在灾后两年里都可以找他们,也就不急。两月后我们从中国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约见我们的保险经纪人。就在几个月前,我们原来的那个保险经纪人退休了,把我们的账号转给了另一个经纪人。我们还没跟这个新的经纪人见过面呢。借此机会见见他,也要他为我们主持公道。我们家的房产险寿险车险私人财产险都是找这家公司买的。看在我们的生意的份上,经纪人不会不理我们的意见和要求。 见到了经纪人。是个年轻的白人。一阵寒喧过后,我们直入主题。把估失报告给他看了。又给他讲了我们小区其他邻居都在换房顶的事实。问他为什么只有我们一家的房顶没有损失?他听完我们的话,赶紧向我们道歉。说他们的估失工作人员那段时间非常忙,出点差错是在所难免的。我紧追不放:如果只是差个一两千刀我们也不会知道,但我们的估价跟两家隔壁邻居比居然都差了近一万刀(这是我们后来专门找邻居打听到的)。而且这两家的房子跟我们家的房子都是同一个房产开发商建的。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建房的时间也只差一两年。总之,该对我们做何解释?我不相信冰雹掉下来的时候,偏偏避开了我们一家。我们那条街上的邻居都是白人,只有我们一家是亚洲人。我们受到这样的待遇,说轻点很让人生气,说重点是被歧视了。等等原由一阵猛烈炮轰。
经纪人看我们得理不饶人的架式,只好说他会为我们处理好这件事。让我们放心。随后就转移话题,问我们还有没有别的保险需要?比如投资保险什么的。又问我们的孩子多大了。得知我们的大女儿过不了几年就会开始开车。其他两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他知道对他来说我们这样的家庭是好主顾,今后的机会多多。于是客气地把我们送出来。要我们等好消息。
随后我们与本地的一家承包公司联系,让他们来检查我们的房子。这样可以跟保险公司的估价有对比。他们听我们介绍完情况后,告诉我们等我们的保险公司再次来估价的时候他们会在场,一起估价。过了两星期左右,保险公司派来的另一位比较资深的估失员和承包公司的人都来了。我们两口子一直陪着他们,看他们把房顶和周围都仔细的检查过了,一一做了记录。然后那位保险公司的人问我们是否会雇用当天到场的承包公司来给我们做换房顶等方面的工作?我估计他们之间有关系,于是肯定地说:是!我们会雇用这家公司。另外,他向我们索回第一次的估失报告,不知道是否怕留下什么后患。说白了,可能是怕我们以后会告他们公司。我们才没那么笨。只给了他一份复印件。只要他们公平对待我们,我们也没必要咬住他们不放。打官司的事儿我们不会轻易去做的。除非万不得已。
然后,保险公司的人从他的车上打印了另一份估失报告给我们。上面所列的清单上,除了房顶,我们家的车库门也要换新,还有其他一些如门框纱窗之类的小件。这回估了一万多刀。比上回多了9千多刀!保险公司的人又告诉我们该承包公司会照这个估价为我们修好一切需要修换的东西。过了几天一张大支票就寄到了我们家里。还有近20%的钱被保险公司暂时扣留,等我们完成维修工作后才能拿到。这是保险公司的标准做法,对此我们也没有什么异议。当时我父母正在美国,跟我们住在一起。见我们跟保险公司打交道,多争取回来9千多刀,他们在为我们高兴的同时,对美国保险业的行事也有了点了解。人不管在哪儿,都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就此事而言,我们据理力争了,最终的结果还算满意。
其实我们的老房顶是三十年的使用寿命。被些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砸了砸,估计也不会严重到哪里去。再用它十年二十年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既然别人都能换新房顶,至少拿到一大笔赔偿费。我们当然也要同样的待遇了。因为我们也和其他人一样一年年地交保费。遇到这样的天灾,只有保险公司倒霉了。事实上他们反过来就把保费涨上去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赚的不外乎就是保费和赔保之间的差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