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反应,中国文学界有人斥为“荒唐”
联合早报 2000-10-14 10:28+-
移居法国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
奖的消息在中国文学界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说高行健“当之无
愧”,有人则斥责今年的文学大奖“荒唐”。
瑞典文学院前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瑞典
文学院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深刻的洞察力,“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
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曾以小说《一地鸡毛》风靡中国文坛的北京作家刘震云受访时
说,他非常高兴得知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说高行健在戏剧领
域的创作“很有新意”,小说《灵山》“在想象力和艺术性的结合方
面做的很好”。
不过刘震云指出,中国文学家与高行健有同等水准的人应在“10
人以上”,诺贝尔文学奖“只不过是10多个外国人感觉到某一个作家
的作品很好,谁获这项奖都很正常,不必看的太重”。
中国文艺评论家何志云在80年代曾同高行健有过许多接触,关系
比较密切,他也告诉《联合早报》说,高行健在80年代初走在中国文
学和戏剧实验创作的前列,他的话剧《车站》、《彼岸》在当时显得
十分“前卫”,对中国话剧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些小说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原创性意义”。
但另一位中国文学评论家成晓明认为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高行健
“太荒唐”。
成晓明在80年代初期曾写文章介绍过高行健和他作品。他说:
“那时是把他作为戏剧新人向读者推荐他的作品。不知道他到法国后
是否写过大作,但要凭他80年代在中国时创作的几部话剧和小说就能
获诺贝尔文学奖,那就太荒唐了。”
成晓明说,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能够获
奖是很荣耀的事,但高行健那样的作品也能获奖,实在令这项大奖
“减色”。
成晓明不愿评价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有“政治标准”,但他认为,
瑞典文学院把高行健的作品捧到“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
道路”的高度“至少是不严肃的”。
另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文学馆馆长舒乙对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
表示了祝贺,但他同时认为,“中国有数以百计的文学家更应该获
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1968年曾有意将文学奖授予舒乙的父亲老
舍,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老舍在1966年就自杀了。
奖的消息在中国文学界引起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说高行健“当之无
愧”,有人则斥责今年的文学大奖“荒唐”。
瑞典文学院前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瑞典
文学院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深刻的洞察力,“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
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曾以小说《一地鸡毛》风靡中国文坛的北京作家刘震云受访时
说,他非常高兴得知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说高行健在戏剧领
域的创作“很有新意”,小说《灵山》“在想象力和艺术性的结合方
面做的很好”。
不过刘震云指出,中国文学家与高行健有同等水准的人应在“10
人以上”,诺贝尔文学奖“只不过是10多个外国人感觉到某一个作家
的作品很好,谁获这项奖都很正常,不必看的太重”。
中国文艺评论家何志云在80年代曾同高行健有过许多接触,关系
比较密切,他也告诉《联合早报》说,高行健在80年代初走在中国文
学和戏剧实验创作的前列,他的话剧《车站》、《彼岸》在当时显得
十分“前卫”,对中国话剧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他的一些小说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有“原创性意义”。
但另一位中国文学评论家成晓明认为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高行健
“太荒唐”。
成晓明在80年代初期曾写文章介绍过高行健和他作品。他说:
“那时是把他作为戏剧新人向读者推荐他的作品。不知道他到法国后
是否写过大作,但要凭他80年代在中国时创作的几部话剧和小说就能
获诺贝尔文学奖,那就太荒唐了。”
成晓明说,中国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有很大的期望,认为能够获
奖是很荣耀的事,但高行健那样的作品也能获奖,实在令这项大奖
“减色”。
成晓明不愿评价诺贝尔文学奖是否有“政治标准”,但他认为,
瑞典文学院把高行健的作品捧到“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
道路”的高度“至少是不严肃的”。
另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文学馆馆长舒乙对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
表示了祝贺,但他同时认为,“中国有数以百计的文学家更应该获
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1968年曾有意将文学奖授予舒乙的父亲老
舍,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老舍在1966年就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