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下架 六大国有银行率先发出了信号

万维读者网 2025-11-25 23:05+-

       曾经稳如老狗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正悄无声息地从中国各大银行的产品列表中消失——连三年期产品也在悄悄退场。如今,在售的最长期大额存单,只剩一年期可选。

       这场“长存产品退场潮”,直击银行对锁定长期高成本负债的深度焦虑。在利率持续下行、净息差被压至极限的背景下,银行正用行动告诉储户:未来存款利率只会越来越低。

       长期定存悄然退场:五年期彻底绝迹

       11 月 25 日,陆媒报道,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已全面下架五年期大额存单。

       不仅如此,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早前不仅下调利率,还正式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湖北荆门农商银行也跟进,其特色产品“福满存”已不再提供。

       趋势迅速蔓延至浙江网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苏商银行、中关村银行等,五年期、三年期产品纷纷消失。中关村银行公告明确表示: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已下架,仅限存量客户自动续存。

        财经博主“刘大”评论:“直接下架长期定存,比利率倒挂还激进,显示银行极度渴望负债端灵活性,不愿被长期、高成本资金锁死。”

        净息差逼近极限,银行焦虑升级

        银行下架长期定存,核心原因直指净息差(NIM)承压。

        数据显示,2025 年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企稳至 1.42%,虽环比稳定,但已接近历史低点和经营极限。与此同时,不良贷款余额升至 3.5 万亿元,不良率达到 1.52%。

        专家分析:“息差已经无法覆盖坏账率,银行经营全线高度风险化。”

        网易大 V“小谈食刻美食”指出,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值是银行盈利压舱石。然而,政策降息让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利率下降滞后,传统“低息揽储、高息放贷”的模式难以为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释:银行下架长期大额存单、压缩定期存款,是为了降低负债成本、保护日益缩水的净息差。

       银行用行动预测未来利率

       长期定存消失,不只是对当前盈利压力的反应,更是对未来利率走势的“投票”。

      “刘大”分析:银行不再锁定五年期存款,是担心未来利率持续下行。宁可将资金期限缩短到一年,也要保持负债端灵活,随时调整成本。

       换句话说,银行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储户:未来利率只会更低。

       甩房产、温和催收:全方位焦虑暴露

       不仅在负债端动作频频,银行在资产端也忙得不可开交:

       大型银行和地方银行加速甩卖法拍房、抵押房

       对逾期贷款客户采取温和催收,只要缓慢还款即可

       目标是快速回笼现金流,减轻账面压力

       “刘大”总结:从取消长期定存、净息差收窄,到快速甩房,银行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利率零时代提前布局。

       非显性风险累积,系统性危机隐现

       专家指出,中国银行业当前正面临“双重夹击”:收益端收缩,风险端承压。

       主要风险包括: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中小银行高风险敞口

       一旦多点同时爆发,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更可怕的是,六大国有银行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经营状况存在差距,“六大行的经营现金流已趋于枯竭,上半年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负数”。严格审查取款的普遍现象,也印证了银行现金流紧张的现实。

       利率零时代逼近,普通人该怎么办?

       在这样的环境下,反直觉的理财策略更稳妥:

       如果你有长期闲钱,现在是锁定尚存长期定存产品的最佳时机

       即使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倒挂),在未来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现在锁定的长期利率,将是未来几年保住相对较高无风险收益的稳妥方式

       总结来看:宏观经济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利率高低,而是需求不足与信心不足。单靠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效果已接近边际效应极限。

       换句话说:未来几年,你在银行能挣到的利息,只会越来越少,选择也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