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的是什么?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5-11-25 20:57+-

科普

当刮痧后皮肤上出现红色、紫红色的印记时,许多人心中都会升起一个疑问:这都是啥,是皮肤烂了么。理解“痧”的由来,便能明白这并非创伤,而是一种独特的调理过程。

刮痧刮的到底是啥?

当刮痧后皮肤上出现红色、紫红色的印记时,许多人心中都会升起一个疑问:这是不是把皮肤刮伤了?这些看似“触目惊心”的印记,其实并非皮肉损伤,而是身体内部一次积极的代谢与调节信号。理解“痧”的由来,便能明白这并非创伤,而是一种独特的调理过程。

一、痧,到底是什么?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当我们用刮痧板在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反复、匀速的刮拭时,会产生一种可控的、良性的“微循环损伤”。

1.它发生在哪里?主要在我们的皮下毛细血管。

2.为什么会发生?刮拭的压力使毛细血管暂时扩张甚至破裂,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逸出,渗透到皮下组织间隙中。这就是我们在皮肤上看到的红色、暗红色、甚至紫黑色的“痧”。它本质是离经之血——即离开了血管的血液成分。

所以,痧并不是“刮烂了”表皮,它位于皮肤之下,表皮通常是完好无损的。

二、身体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刮痧的智慧

中医认为,痧是“痧毒”,是体内气血淤堵、代谢废物积聚的产物。

1.“通”则不痛,“堵”则生病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当身体因为受寒、劳累、情绪、外伤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时,局部就会形成“淤堵”。这就像一段水管生了锈,水流自然变慢,杂质也容易沉淀。

2.刮痧是“清道夫”

刮痧板就像一根高效的“搅动棒”,通过刮拭,强行“冲开”淤堵的水管(经络),将沉淀的杂质(痧毒)搅动起来,并透过皮肤“透”出来,让气血恢复畅通。出痧的过程,就是身体排解病邪、疏通经络的过程。

3.现代医学的解释:激活自愈力

从西医看,刮痧这种“微损伤”是一种良性应激。它会立刻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自我修复机制:

(1)促进血液循环:身体会迅速调集养分和免疫细胞到“受损”区域,加速新陈代谢。

(2)增强免疫力:如同一次轻微的“免疫接种”,调动了全身的防御和清除系统。

(3)分解代谢废物:逸出的红细胞会被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清除,痧色也会随之由深变浅,直至消失。这个过程,正是身体在“大扫除”。

三、如何读懂“痧语”?

痧的颜色、形态和出痧速度,能告诉我们身体的状况:

1.颜色浅红:多为正常反应或病情较轻,提示气血淤堵不严重。

2.颜色紫红、青黑:表明体内有较重的寒、湿、淤血,淤堵时间较长。

3.伴有颗粒感、包块:刮拭时感觉到皮下有砂砾感或结节,并出痧严重,通常提示局部有较深层次的痰湿或淤血积聚。

4.出痧迅速且色深:说明邪气虽重,但正气尚足,反应灵敏。

5.不易出痧:可能是气血不足,无力将病邪“托出”,或者病变部位更深(如在脏腑),需要更多次的调理。

记住一个关键:痧的消退过程,比出痧本身更重要。痧通常在3-7天内会逐渐消退,这代表着你身体的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四、刮痧安全须知:

1.不是越痛越黑越好:刮痧以“徐而和”的手法为佳,患者感觉酸胀得气即可,切忌暴力追求出痧。

2.避风、保暖、喝热水:刮痧后毛孔开泄,6小时内务必避免风寒,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代谢排毒。

3.以下情况不宜刮痧:

(1)有出血倾向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

(2)皮肤有破损、感染、或有肿瘤的部位。

(3)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者。

(4)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

刮痧后皮肤上留下的印记,并非创伤的伤痕,而是身体奋力疏通、排出浊邪的功绩证明。这片“痧红”之下,展现的是人体与生俱来的自愈智慧与调节能力。正确认识刮痧,方能更好地利用这一古老的智慧,为现代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