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作战部长首次亚洲行 释放重磅信号

上报 2025-11-24 23:56+-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柯德尔近日在首次的亚洲出访中,罕见地将“寻求盟国的造舰协助”作为核心议题,直接询问韩国与日本造船厂,是否能支援美国的军舰建造及维修产能。美国因为劳工短缺、基础设施老化和需求激增而陷入产能困境。

  面对中国海军迅速扩张、美国造舰屡屡延误以及AUKUS承诺带来的压力,海军正评估到2030年代初,将部分辅助舰的建造和水面舰的维修外包给盟国,来争取时间重建本土产能。

  军闻网站Army Recognition报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柯德尔(Daryl Caudle)在上任后首次海外出访期间,询问韩国和日本造船厂,是否能协助美国克服军舰产出萎缩的问题。他主张,在美国船坞面临劳工短缺、设备老化,以及太平洋地区需求攀升之际,盟国的工业支援或许能争取宝贵的时间。

  柯德尔11月走访韩国、日本、关岛和夏威夷,把重点放在盟国的造船能力,而非舰队校阅或例行拜会。他特别造访韩国的现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和韩华海洋(Hanwha Ocean),探索如何透过伙伴协力增强美国的造舰产能。

  在夏威夷,柯德尔形容扩充产能是1项“全员动员”的工作,目前国会、白宫及海军领导层罕见地达成一致。在东京,他公开称赞日本造船厂的规模及效率,并警告中国加速的海军扩张让美国已无延宕空间。近期多篇区域报道显示,他把盟国合作视为“能更快让更多船舰下水的务实手段”,而非单纯的外交。

  然而,积极的语气背后是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造船业长年因商业造船链外移而被掏空,海军几乎成为唯一买主,导致熟练工短缺、基础设施老化、供应链脆弱。无论是新建舰或维修,船坞所需的时间越拖越长,成本增长超过通膨,生产线难以承受设计更动而不引发连锁延误。

  造舰每延后1个月,等于减少1年战力

  美国国会研究单位给出数字:截至2025年初,美国海军的作战舰队规模不到300艘,仍远低于长期设定的355艘目标,而各项未来建舰规划仍无法在目标战力、实际产能与预算之间达成一致。哥伦比亚级和维吉尼亚级潜舰、星座级(Constellation-class)巡防舰、两栖及补给舰等关键项目都面临进度压力,每延后1个月,都等于在西太平洋减少1年可用的作战力量。

  瓶颈不仅是财务问题,更是技术问题。核动力潜舰需要具备专业焊接技能的工人及严格的品管。水面作战舰的生产线则需处理复杂的雷达桅杆、整合电力系统,以及高度密集的战斗系统配置,难以透过自动化解决。

  多位船坞管理者向Army Recognition表示,动力模组和大量布线的任务舱段是进度项目,零组件延迟迫使造船顺序被打乱,严重影响效率。在此背景下,若能释放美国船坞哪怕一部分产能,都具有战略意义。

  这正是韩国与日本造船厂进入讨论的原因。多家美国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美国应把东北亚造船商视为恢复美国海事能力的“合作伙伴”,而非只是出口国,因为它们具备建造大量复杂船体的能力。

  现代重工与亨廷顿英格尔斯(Huntington Ingalls)近期达成的合作造舰协议,将共同建造美国海军的辅助舰,加上韩国对美国造船业的大额投资承诺,让这项构想正在从分析逐步转为商业现实。

美國計畫將部分造艦工作外包給盟國,來爭取時間重建本土產能。(取自韓華海洋)

 美国计划将部分造舰工作外包给盟国,来争取时间重建本土产能。(取自韩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