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开始卖黄金?数据来了
随著金价一路攀升,部分央行的黄金部位在整体储备中的占比已超过其策略目标,导致购金动能开始减弱,甚至出现短期减持。资料显示,2025年前3季全球央行净购金量仅634吨,较上一年同期下滑13%。金市主导力量也从过去几年的“央行买盘”,逐渐转向“投资买盘”成为支撑金价的主要来源。
从国别来看,2025年前3季有5个央行净减持超过1吨,包括德国、印尼、俄罗斯、新加坡及乌兹别克;其中,俄罗斯更是出现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减持。
而部分央行因金价大涨而提前达到、甚至超过目标配置,因而小幅调节。例如,波兰央行设定黄金占储备20%为目标,但2025年第3季其占比已达24%,并在7月出现2023年以来首度减持,而俄罗斯的配置早已高于此门槛,一度最高达到32%。
专家指出,回顾这波购金潮,自2021年起央行大量增持黄金,由于地缘政治升温、去美元化加速、美债规模膨胀等因素推动,推动市场对黄金的需求量,从450吨一路升至2024年的1089吨,成为推动金价走高的核心引擎。
黄金价格主要由需求端驱动,而央行购金正是近年最重要的需求来源。但当价格飙升,央行的配置比重被动上升,部分国家因超出目标而暂时减码。
从需求结构看,央行购金、投资需求与珠宝需求是三大核心来源。2021–2024 年,央行购金占黄金总需求的比重从11%提升至24%,成为市场推手。2025年则转为投资者扛起支撑价格的大旗,前3季投资需求飙升至1566吨、年增87%,远超其他需求来源。
整体而言,全球央行买盘虽然进入短期降温,但结构性配置提升的趋势仍在。从2022年第一季到2025年第三季,黄金在央行储备中的比重从13.3% 上升至23.7%,增加幅度达10.4 个百分点。主要增持力量来自中国、印度、波兰等;而美国、意大利、法国、瑞士、日本、荷兰等国的黄金持仓则长期不变。
分析师认为,若将所有配置比重低于20%的央行水位提高至20%,全球央行黄金比重将从23.7% 拉升至 28.4%,意味著市场仍具备近5个百分点的上涨空间。市场认为,即便短期有获利了结与策略调整,但全球央行的黄金长期配置方向仍是温和上涨,而非转为全面撤退。
资料照片(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