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可怕 关键是早期发现:注意这些症状
“抽空得癌,再抽空治好”——这是魔术师刘谦最近在某访谈节目上的轻松发言。这位上过好几次春晚的明星,2024年在百忙中,确诊肺腺癌0期,手术后完全康复,如今只需定期复查。因为抗癌过程太过顺利,主持人还调侃他:“癌症是魔法治的吗?”刘谦幽默地回应:“对。”
当然, “魔法治癌”只是笑谈,刘谦自己也明确告知大众:“癌症不可怕,关键是早期发现”。
最新统计:
患癌早期,有这些症状
①莫名其妙的消瘦和乏力
②不明原因的肿块、结节
③不明原因的持续疼痛
④长期持续的咳嗽
⑤呼吸急促
⑥没缘由的出血
⑦大便改变
⑧持续出现的消化异常
这些症状中,莫名消瘦、乏力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在2024年10月《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没有突然消瘦的人相比,突然消瘦的人在3~6个月内被诊断为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分析了6万多名突然消瘦的成年人,其中58.2%为女性,51.8%年龄在60岁以上,26.3%曾吸烟。
结果发现,在体重减轻诊疗后6个月内,908人(1.4%)患癌,其中882人(97.1%)年龄在50岁以上,最常见的是肺癌,其次是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和淋巴瘤,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腹痛、背痛、胸部感染和疲乏。
另外,在男性研究对象中,突然消瘦并伴有腹痛、食欲不振、吞咽困难、咯血、非心源性胸痛、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和淋巴结疾病等10种临床体征会令患癌可能性增加。
而女性突然消瘦者若伴有腹痛、食欲不振、背痛、排便习惯改变、消化不良、腹部肿块、胸部症状、缺铁性贫血、黄疸、淋巴结病和静脉血栓栓塞等11种临床体征,可使患癌可能性增加。
虽然该研究样本较少,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日常身体出现了这些异常,建议大家还是要重视,及时就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抗癌“特效药”
早预防+定期体检
刘谦的抗癌经历告诉我们,癌症不是绝症,他在春晚前就查出肺部阴影并且及时进行了治疗。除了体检发现的早,还要从日常生活中着手预防,双管齐下。
健康生活,源头预防
· 饮食别太咸太油:少腌咸菜、熏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做饭少放盐,清淡饮食更护胃;
· 戒烟限酒多运动:自己不抽烟,也别长期待在二手烟环境里,每天散散步、跳跳舞,别总坐着;
· 做好防护:记得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乙肝疫苗等;家里吃饭用公筷,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胃癌风险。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不同癌症的有效筛查方式不同;
多数筛查推荐从40岁开始,但高危人群需要提前;
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大,但高危人群需要提前;
这份癌症体检攻略,覆盖人群20岁~70岁,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女性
如果你处于 20~34岁,建议进行:
乳腺癌(高危人群):钼靶筛查
宫颈癌(有性生活史):HPV+TCT
肺癌(高危人群):肺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结直肠镜
如果你处于35~44岁,建议进行:
乳腺癌(高危人群):钼靶筛查
宫颈癌(有性生活史):HPV+TCT
肺癌(高危人群):肺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结直肠镜
肝癌:肝脏B超+AFP(甲胎蛋白)
如果你处于45+岁,建议进行:
乳腺癌(高危人群):钼靶筛查、B超
宫颈癌(有性生活史):HPV+TCT
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结直肠镜
肝癌:肝脏超声、血清AFP检测
胃癌(高危人群):胃镜
食管癌(高危人群):胃镜
男性
如果你处于 20~34岁,建议进行:
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胃镜
如果你处于35~44岁,建议:
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胃镜
肝癌(高危人群):肝脏超声、血清AFP检测
如果你处于45+,建议:
肺癌(高危人群):低剂量螺旋CT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级亲属患癌年龄减10年开始):肠镜
肝癌(高危人群):肝脏超声、血清AFP检测
胃癌(高危人群):胃镜
食管癌(高危人群):胃镜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血清PSA检测
要是你有癌症家族史、长期吸烟喝酒,或者有慢性胃病、肝炎这些问题,就是高危人群,体检还要更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