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过几次的荷兰邻居竟然这么说…

Tina的人间体验 2025-11-21 16:40+-

我们刚来到现在这个村里不久,邻里之间的交流相对有限,既有我们外来移民的身份原因,也有对荷兰这个国家不熟悉的缘故,还有我们自己的谨小慎微,所以与邻居浮于点头之交。

八月底Yvette来敲门,告诉我这条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街每年九月末会举办小型的BBQ邻里聚会,问我们要不要参加,那天我才正式有了Yvette的联系方式。九月末我带着自己做的麻辣烫和一瓶中国的红星二锅头就去了。那次聚会成了我和周围邻居第一次正式见面的契机,也因此加入了这条小街的BBQ群,认识了后来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几位。

之前的文章写过我自己也在留学读书,所以偶尔我就需要比儿子出门早很多,我到之后才打开手机看儿子电话手表的定位,确认他的行动轨迹,看到他已经到学校了就放心(是的,我就是这种有点强迫症的老母亲🤣🤣🤣)。

昨天早上我发现儿子的定位还在家里,且家里的监控app也没有平时那么多识别到动态变化的提示信息,心头一沉,这家伙估计又没带钥匙把自己锁外面了。于是打开监控回放,果然女人第六感出奇的准!我儿子早上出去遛狗时又没带钥匙,也没有带手机或手表,他只开开心心带着狗狗就出门了,结果把自己锁在了门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近一次是儿子回家比我早半小时,我到家的时候发现他书包丢在地上,他和狗都不在家,于是去遛狗的草坪上找到他和狗狗喊他们回来😓。

Image

可可爱爱的小宝贝儿

今天可不一样,我上午有四个小时的课,我回家至少要一个半小时,而我儿子上课已经迟到了,除了狗他什么都没带。我想起来BBQ的时候,Y和好几个邻居都跟我说过“如果你需要帮助,请尽管来按我的门铃”,我当时只觉得是客套而已。但是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于是硬着头皮在群里发信息群求帮助:

Image

没想到邻居们真的反应很快。

Y就打来电话说她丈夫今天work from home,她已经让她丈夫去帮我找了,让我不要着急;

随后不久Iris也说找到了我儿子,我这个心大的熊孩子正和狗在村里瞎溜达;

随后Bob得知我不能立刻回家就问是不是需要开锁,他能试着帮我儿子开锁;

Yvette很直接了当的给我信息:给我一把你家的钥匙

Image

下午我去敲门感谢邻居,他们笑着说孩子么,孩子总会这么粗心。其中让我特别吃惊的是Iris和Bob——他家与我家在这条街的两端,因为平时我们会从不同的路口离开和回家,所以没有相遇过,我们只在九月那次BBQ上见过一面有过交谈,但这次却成了孩子当时最直接的帮助者,Iris一家不仅参与了寻找,还和孩子沟通、安抚情绪,Bob最终帮忙打开了门。

当天下午,我站在Yvette的门前,递给她一把我家的钥匙。Yvette提到她之前也见过我儿子在门口来回晃悠但是不进去的情形,当我在群里发出信息时她觉得这应该不是第一次了。贪玩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想想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所以她觉得钥匙放在她那里是个解决方案。她家的孩子很小需要照顾,她和丈夫总有一个人work from home的,所以家里一直都有人,我儿子再发生类似情况时,可以去按她的门铃,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温暖。她说得很真诚,真诚到让我感到我早上的犹豫不决很shame。

从这件事里,我更直观地体会到荷兰人的一种社交方式:他们有明显的边界感——如果你不主动寻求帮助,他们多数不会贸然插手;但只要你开口,请求帮助,他们会认定你需要支持,并尽力去帮忙。

“为什么不给我一把你家的钥匙”这样的提议在国内的社交语境里,我大概会考虑再三——我们关系是否够亲密?是否会引起误解?但在这里,Y这种直率反而让我感到温暖与可靠。我在学校上过课,我还写过一篇关于文化差异的文章误解尽头,理解生长,但是Y直接提出这个要求时候我还是愣了一下。

Bob直接帮忙开锁也是让我很吃惊,难道荷兰人都没有内心戏吗?难道他不需要想想:这家人以后怎么看我?周围邻居看到我会开锁之后会不会将来防备我?万一村里以后谁家被破门了会不会找我麻烦?等等……他几乎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听到我不能很快回来之后意识到开锁是最快能帮到我儿子的办法,于是就去做了。

这种“有请求才介入”的态度在当时让我觉得既踏实又有趣。他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度很高,表达也很干脆,觉得有益的事情就会直接说出来,不绕弯、不做太多内心戏。

若是换做我,看到邻居孩子站在门口第二次忘带钥匙,我会出来看看、陪孩子说说话、或者送到警察局,但我想我不会像Yvette那样直接说“把你家钥匙给我留一把”,也不会像Bob这样直接说“那得要开锁了”。

这种差异令我深感惊讶,同时也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人与人之间,有时仅需一句真挚的话语,便能将一份切实的温暖与未来的安心传递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