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难式危机正在逼近…
中国房地产的长期危机,正在从“房价下跌”进化为“房企消失”。过去几年,房地产企业被迫退市、主动私有化、债务二次违约的案例不断累积,如今已经形成一条刺眼的曲线——退市潮正在全面爆发,而且看不到尽头。
数据显示,A股与H股已经有 23 家房企被强制退市,另有 7 家选择主动私有化退市。这意味着,一度撑起中国城市化黄金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更糟糕的是,人们看不到它的底在哪里。
最新消息显示,中粮集团旗下的大悦城地产已经获批私有化,将在 11 月 27 日正式退出港股。紧随其后,中国五矿旗下的五矿地产也宣布推进私有化。
而更早被市场熟识的房企——恒大、阳光城、泰禾、蓝光、中南建设……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如今一个接一个从交易所消失。剩下的,一部分正在排队“离场”,另一部分正在挣扎等待“被退市”。
这不再是个别公司的问题,而是一整个行业的系统性衰退。
退市潮背后的三大原因:估值归零、监管触发、企业主动逃离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总结了三大主因:
1. 估值崩塌,融资功能完全失效
过去十几年,中国房企靠做大市值,用股票去融资、扩张、拿地、再融资,形成一种“资本循环的幻象”。
如今股价跌到几毛甚至几分钱,市值接近“壳价值”,成交量几乎为零——股票已经不是资产,而是累赘。
退市,成为唯一出路。
2. 监管触发的被动退市
例如恒大:长期停牌、无法提供财务报表,被法院清盘,直接触发退市机制。
3. 主动私有化退市:主动撤退躲风险
对一些房企来说,退市后信息披露要求更低,财务处理更灵活,不用承受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压力。
简单说:在公开市场挺不住了,退市能活得更久。
行业“无底洞化”:退市潮还只是开始
中共前财政部长楼继伟近期直言:
未来五年中国房价仍将持续下跌。
这句话极其关键。
因为中国房企过去二十年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高周转、高杠杆、资产升值”的基础上。一旦房价不涨,模型直接崩盘。
经济学者王赫指出:
中国楼市长期下行,看不到底
多数房企无法完成转型
就算央企,也难逃被淘汰命运
退市潮未来会更猛烈
而中国股市要“搞活”,必须增加退市比例,因此大量“长期业绩不达标”的房企,很可能会被推向退市。
更扎心的是——哪怕主动退市,企业经营也几乎没有好转空间。
“二次违约潮”同时来袭,行业死亡螺旋成形
如果说退市潮说明房企活不下去,那么“二次违约”说明它们连苟延残喘都做不到。
近期:
华夏幸福因拖欠工程款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富力地产、当代置业也纷纷陷入二次违约危机
原因很简单:
第一次重组往往只是“拖时间”,商业模式没变,市场继续恶化,资金链必然再次断裂。
这不是意外,而是必然。

中国房地产危机,将整个金融体系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漩涡。(彭博)
房地产泡沫大于日本,危机被人为“捂住”更可怕
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规模与影响,都超过当年的日本。
但区别在于:
日本选择让泡沫快速释放
中共选择强行压住泡沫,不让其爆
专家警告:
中国房地产像洪水积在大坝里,中共不敢泄洪,只能不断加高大坝。
一旦决堤,将是毁灭性的,没有人逃得掉。
为什么要死撑?
因为:
房价要是跌 60%,中国的金融体系会立即崩盘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会立即断粮
居民70%财富在房子里,泡沫破裂意味着全民财富缩水
银行大量抵押物贬值,会触发系统性危机
于是,只能硬控。
越控泡沫越大,越大越不敢放。
这是一个无解循环。
未来前景?一句话:比你想的还要糟
根据高盛估计:
2021 年中国房地产销售:17 万亿
2023 年:跌破 10 万亿
2045 年:或仅剩 5 万亿
房地产曾支撑中国 GDP 的 四分之一,如今,它成了压垮经济的“系统性负资产”。
结语:大坝不会永远不塌
中国房地产危机,被中共用行政手段“硬顶”着,不让它爆、不让它跌、不让它暴露实际损失。
但经济规律不会因政策而被改变。
大坝里的洪水只会越来越深、越来越重。
而大坝什么时候塌,没有人敢说。
但一旦塌,谁也跑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