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Shanghai是上海,shanghai是一个动词…
你可能知道,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除了人口最多,上海也是 2015 年中国综合实力位居第一的城市。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上海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柜港,更是中国向世界贸易的交通枢纽。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上海能有拥有今日的繁荣,还必须拜《南京条约》之赐。
根据《南京条约》,上海在 1843 年的 11 月正式开埠通商,而公共租界的发展,也为上海奠定现代化的基础。不过,你知道吗?这个时候的西方世界,却对“上海”这个字,有著不一样的定义。
“Shanghai”这个字,在 1850 年代加入英文辞典中。不过,指的并不是地名,而是一种透过暴力、恐吓或诱骗的手段,来招揽船员的行为。由于这些被迫上船的船员,大多都是远洋船只上的血汗劳工,而在当时,许多的远洋船只都是开往上海进行贸易,因此就把 Shanghai 这个目的地,借代为动词使用。


远东新世纪英汉辞典中的“Shanghai”
Shanghai 这种行为,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岸相当盛行。有一种说法是,加州从 1848 年开始的淘金热,让许多船员自愿放弃海上生活转向黄金梦。人手不足的远洋船长,只好透过拐骗、胁迫等手段增加船员。后来,甚至出现了以 shanghai 为业的人力仲介,借由骗人上船,和船长收取一定的费用。
由于当时美国的联邦法律规定,船员在签下远航同意书之后若是反悔,可是要终身监禁的。因此,以 shanghai 为业的掮客,往往只需要威胁或哄骗受害者画押(或甚至是以伪造文书的方式),就能够赚钱。这条规定,一直到 1915 年才废除,也结束了维持了半个世纪的 shanghai 活动。而美国喜剧演员卓别林,刚好在这一年拍摄了一部名为《拐骗》(Shanghaied)的喜剧默片。

卓别林不是到上海出外景。原本,卓别林配合掮客骗人上船。最后,自己也上了贼船……
除了卓别林以外,米老鼠、海绵宝宝都曾经以《Shanghaied》,作为动画中某一集的名称,可见这种行为的普及程度。
今天, shanghai 一词少了和航海有关的涵义,却依然适用于各种透过拐骗而实行的手段。如果您有碰到类似的状况,欢迎拨打警政署为加强预防诈欺犯罪,所设立的“反诈骗谘询专线165”。
另据微博贴文@冷知识Tips,如今,大写的“Shanghai ”就是我们熟知的上海。而小写的“shanghai ”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欺骗或强迫的手段让某人做某事,有诱拐,诱骗的意思。
这个词的来源是因为在19世纪,上海是国际港口,有些黑商会诱骗,绑架或强迫他人上船当水手,久而久之“shanghaiing”就成了欺骗、强迫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