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别怕 专家:简单8习惯奠定晚年“安康”

中时新闻网 2025-11-16 20:44+-

老后该怎么保持健康快乐、头脑清晰?投入老年医学40多年、现已74岁的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专家莱普齐(Rosanne Leipzig)心得丰富。她强调,老化是一场过渡的过程,除了健康指标与医疗,态度也是关键。她日前在美国CNBC分享自身8个日常习惯,让晚年生活愉悦充实。

一、活动筋骨:莱普齐每天早上做一套“拜日式”瑜珈动作,可收精神焕发、促进血液循环之效。她最近开始每周上健身房请私人教练指导,仅仅几个月就明显感觉强壮了些,注意力更集中,平衡感改善,睡眠品质提升。

二、锻炼脑子:她每天一早用报刊的文字游戏“叫醒”大脑,能让脑子更清醒,想起许多较不常用的字汇,不仅有趣也有助防止大脑生锈。

三、接近大自然:她每天找时间走向户外,尤其晴天,晒太阳能改善情绪与睡眠品质。去公园散步,至少抽一些时间站在阳台上也行。

四、参与社区活动:她长期参加教堂唱诗班、志工服务、指导学生、协助失智症患者服务计划、倡导保健等自身支持的议题。这让她与不同年龄层人士建立深厚友谊。

除了保持身體健康,如何讓晚年生活既快樂又充實?老年醫學專家分享自身日常習慣,讓長者活得更久的同時心情也更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五、使用助听器:莱普齐60多岁就开始用助听器,改变显著,她更容易听清楚他人说话、促进理解力,也更有活力,“别因为怕显老而拒用,无法参与对话反而更无法融入”。现今很多年轻人戴耳机,老人戴助听器并不惹眼。小小改变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质。

六、“相互依存”取代“独力独行”:过度依赖让人丧失自主权,相互依存则是让自己专注于做想做的事的同时允许他人相助。助听器、拐杖、居家照护协助,都是支持的力量。她以一名重病老友为例,为了听演唱会,他愿意坐轮椅、请助手帮忙,如愿听到喜爱的歌曲也见到一票老友,心情愉悦。

七、积极抵挡“年龄歧视”:社会常给老人贴上糊涂、无能、固执的标签,或直接无视。莱普齐主张,长者要勇敢维护自身与他人权益。研究显示,对老化抱持积极态度能促进长寿也更健康。她不怕别人知道自己年逾七十,还常告诉别人“能活到老是一种幸运”。

八、享受“渐进式”进步:莱普齐建议,发挥创意以适应转变。她刚开始操作划船健身器时,撑2分钟难如登天,于是她每周练1到2次,每次增加1分钟,后来进步到每次能运动10分钟并渐渐突破,现阶段目标15分钟,达标后考虑挑战20分钟,“与自己比赛,享受进步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