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反日牌”!当下是北京最佳战略窗口期

议报 2025-11-16 11:37+-

引言:政治动员的永恒工具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个始终有效的政治工具,这就是“反日牌”。它不是单纯的外交政策,而是一张屡试不爽的内部政治动员卡。当中央权力式微、国内矛盾尖锐、或某一政治派系面临生存危机时,打出这张反日牌,往往能迅速整合民意、转移内部焦点、甚至为军事行动争取道义上的合法性。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内部的治理危机和权力争斗,转化为外部的民族存亡问题。

当下,围绕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所引发的激烈外交、经济乃至军事升级,其“反制”烈度远超以往。我们深究其因,会发现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数次重大“反日”行动如出一辙。本文将循着历史的脉络,深入剖析这一政治周期律,寻找当下反日背后的驱动力源自何方。

一、反日政治“合法性”源头:“五四运动”

“反日牌”的政治效力,奠基于中国二十世纪初的民族屈辱感和爱国主义意识。其中,“五四运动”是构建这一政治工具的奠基礼。

自甲午战争、尤其是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对日本的战略意图开始存有深刻的担忧。在巴黎和会上,列强们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一消息迅速引爆了全国性的爱国浪潮,一场“自发”的爱国学生运动爆发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五四运动的幕后推手其实是北洋政府的政治对手和政府内部的“野心家”,如国民外交协会的汪大燮、梁启超、熊希龄、顾维钧、军阀吴佩孚、驻美公使顾维钧、中华革命党总理孙文等。他们通过五四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北洋政府当权派,北洋政府内部的“野心家”为自己争取到了更高、更好的位置,在野的反对派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一杯政治佳酿和残羹冷炙。

此后,“爱国”与“反日”形成了牢固的政治等式,而“亲日”则几乎等同于“卖国”。任何政权或政客,一旦被贴上“亲日”或“卖国”的标签,其政治合法性便立即遭受致命打击。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成为了后世所有政治家在面临困境时,随时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巨大能量场。它赋予了“反日”运动一种天然的道德制高点和不可辩驳的正确性,为一切内部权力斗争披上了“救亡图存”的外衣。

勿鸣 |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反日牌”及在当下的运用

二、军阀混战中的权杖:利用反日牌争夺道义高地

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混乱年代,“反日牌”迅速成为各派系争夺中央权力的重要权杖。

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为首的势力,在与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较量中,成功地利用了反日情绪。段祺瑞为巩固自身统治,曾多次向日本借款(“西原借款”),这一行为被直系抓住痛脚,大肆渲染段祺瑞“卖国”和“亲日”,成功地在道义上压倒了皖系。直系通过将自己塑造成“反日爱国”的一方,赢得了部分社会舆论和南方势力的支持,加速了皖系军阀的倒台。

在那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舆论和道义似乎是次要的,但事实上,谁掌握了“爱国”的话语权,谁就能更好地招兵买马、争取国际同情、瓦解对手的军心。“反日牌”在此刻成为了权力斗争的“核武器”,发射后足以将对手的政治基础夷为平地。

三、军事绝境中的转折:冯玉祥的“北上抗日”与存兵自保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把“反日牌”打得最出彩的无疑是“倒戈将军”冯玉祥,他首先“发明”的“北上抗日”口号堪称经典。

1930年,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中央军胜利告终,冯玉祥的西北军遭受重创,军事实力被大大削弱,面临着被蒋介石彻底收编或解体的命运。在军事上已处于绝境之时,冯玉祥果断地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

这一口号并非为了当下就与日军进行全面作战,而是一个精明的军事撤退与政治保全策略:

首先,在政治上,它提供了一个无法被攻击的“爱国”理由。谁敢阻拦“北上抗日”的队伍,谁就是阻碍抗战,就是“不爱国”。这使得蒋介石无法对其残部进行彻底的军事剿灭或收编。其次,在军事上,它成功地将西北军残部从中原战场拉到了当时较为偏远且相对安全的热河、绥远一带。这片区域远离蒋介石的中央势力范围,使冯玉祥得以喘息,保存了西北军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军事指挥系统。

“北上抗日”的口号,成功地将一场军事失败和政治撤退,转化为一场爱国主义的战略转移,实现了在绝境中“存兵自保”的政治目标。冯玉祥如愿地将自己的军队带到了热河、绥远,向日本人的阵地开了两枪,这场“北上抗日”大戏就草草收场了。

有趣的是,在抗日战争真的爆发后,冯玉祥的部下许多都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如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的石友三,五虎将之一的孙良诚等;还有庞炳勋、孙殿英,也都曾是冯玉祥的麾下。

第四章 绝地求生:中共红军的“北上抗日”

继冯玉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红军有样学样,也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

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一场在军事上接连受挫、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为躲避国民党政府围剿而进行的战略大撤退。长征一开始,中共迅速而果断地将叙事重心从“保卫苏维埃政权”、“反围剿”转变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政治口号的意义在于:

1、转移焦点,获得道义:将红军的军事失利和生存危机,巧妙地与全民最关心的“民族存亡”大局挂钩——红军的行动不是“流窜”,而是“北上抗日”的英勇行军。

2、瓦解对手阵营:这一口号直接向国民党阵营内部的“爱国”将领和士兵喊话,极大地削弱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政治基础和士气。

3、重塑合法性:在那个时代,谁最积极地抗日,谁就掌握了中华民族未来的领导权。中共通过“北上抗日”的旗帜,为自己贴上了“民族救星”的标签,成功地与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最终保存了实力,后来通过“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来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和政治空间。

五、当下是中共反日的最佳战略窗口期

将历史的逻辑置于当下,我们发现中国这次对日采取超高烈度的反制行动,不仅有内部驱动,更有赖于外部环境提供的“战略窗口期”。

当前国际局势的特殊性在于:

1、美国精力的分散:俄乌战争的僵持持续消耗着西方世界的战略资源和高层注意力;同时,美国内部政治的极度分裂和选举周期临近,使得美国对亚太盟友的“承诺威慑”受到质疑。

2、欧洲的缺位:欧洲深陷俄乌泥潭,使其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和军事投入能力大幅下降,难以形成对中国强力行动的有力国际制衡。在川普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下,美欧关系急速下滑,欧洲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有求于中国。

3、“川普阴影”:潜在的美国政策转向,使得中国判断当下是测试日本底线的最佳时机。在美日韩安全合作得到完全巩固之前,利用强硬行动迫使日本退缩,同时吓退韩国,可以最大程度地瓦解或迟滞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围堵战略。

在这一“战略真空”和“外部无暇顾及”的时机,中方判断采取军事威慑和外交升级的风险成本低于正常时期,这为“反日牌”的打出提供了决定性的外部条件。

六、经济下行与转移矛盾的内在需要

当下中国之所以对日本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反应如此激烈,其核心驱动力正契合了历史上“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逻辑。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危机、高企的青年失业率、外资撤离、地方债务高筑。这些内部矛盾和经济困境,如果不加以有效疏导,极有可能转化为对社会不满和对中央权威的质疑。

“小事靠明星,大事靠日本”,此时,“反日牌”便成为了转移焦点的最佳工具。

1、政治泄压阀:通过制造一个“外部强敌”和“民族危机”,将公众对经济民生的焦虑,转化为对“国家主权”和“外部威胁”的关注。高强度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够有效地压制国内的批评声音和潜在的社会动荡。

2、巩固权威:有对外展示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强硬姿态,最高领导层才能在民族主义叙事中巩固其“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在外部威胁面前,强调中央的统一领导变得无可辩驳。

3、军事威慑的政治红利:军事演习和提升战备状态,不仅是对外的威慑,也是对内展示强大的控制力和动员能力。虽然目前尚无军管的迹象,但通过制造“准危机”状态,可以为未来推行一些社会管控和资源集中的政策提供合理性。

因此,此次激烈反制的本质是:以外交和军事手段,服务于内部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困境的转移。只要中国的经济困境和内部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这种针对外部(尤其是日本)的强硬“战狼外交”就不会停止。

七、当下祭出反日牌的目的

本次“反日牌”的运用,在战术层面与历史上的“反日牌”异曲同工,但手段更加立体和现代化,体现出“不打第一枪,但施加最大压力”的精准控制。

中方外交部动用“奉示召见”和“迎头痛击”等罕见且极具分量的词汇,这与历史上通过强硬口号争取道义高地如出一辙。这种外交语言的升级,其目标并非是对话,而是立即将日本定性为挑衅者,并迅速将事件的政治级别推至最高。

外交部发布“避免前往日本”的旅游提醒,是本次反制中较具实质性的经济武器。这相当于对日本的旅游、航空和零售业施加了非官方的经济制裁。这一举动类似于在民国时期利用民众抵制日货的方式,但更具效率和组织性。其目标是制造直接的经济痛苦,迫使日本政府在外交立场上做出调整。

在黄海进行的实弹演习和军舰穿越海峡,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军事动作。这些行动旨在展示中方的军事实力,同时又没有直接越过开火的红线。

这些措施其实是延续了历史上“北上抗日”口号的政治动员作用,但将口号升级为实物威慑。其政治目的在于:

1、对内激发民族自豪感,转移焦点。它主要是告诉国内民众,在美国和西方反华势力的暗中默许和支持下,日本又在挑衅我们的底线,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又到了必须反击的时候。我们现在必须一直对外,此时此刻还考虑个人得失就是不爱国。

2、对外向日本和美国展示,中方有能力也有意愿在台海和东海问题上采取果断行动,绝非空言,同时告诉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中国统一祖国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切勿心存幻想,与美日“苟且”。

总之,从历史到当下,中国政治家在面临内部压力时,总会倾向于激活“反日”这一政治代码。当前激烈的反制,是内忧外患下,对这一历史悠久、效果卓著的政治工具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现代化的、高风险的运用。

  • 最新评论
  • lary

    老百姓不知道,抗战时期和日本勾结的潘汉年是奉毛主席之命进行的,那不是抗日。

    屏蔽
  • 治评6024

    知障的文笔加知障的评论,中国有内乱吗?除了流浪在外想乱又没能力的,只能靠写一点Rubbish文章混一口饭吃

    屏蔽
  • emil

    中共外交内困,找个理由压制内乱统一思想一致对外是惯用手法。至于是否真正抗日,看看所谓解放战争把数万日军编入解放军就明白。

    屏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