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低迷 绝望情绪戳破条件反射式爱国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经济低迷,社会的绝望情绪暗潮汹涌,人们在社交媒体和私下交谈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是对失业、降薪和生计艰难的担忧,中共一贯鼓吹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已经无法引起共鸣,习近平高喊的中国梦已经褪色。
纽约时报中文版14日刊出常驻北京自由撰稿人高雨莘(Helen Gao)的评论文章。 在这篇题为“『外强中干』的祖国让中国人感到绝望”的文章中,高雨莘指出,当今中国人正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之中。 一方面,中国在国际上看似强大,是美国在塑造世界的能力方面唯一的对手。 最近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宣布贸易战休战,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叙事,而北京也乐于推动它:一个在外部挑战面前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国家。
然而,文章指出,这种强硬的外表在中国国内却被戳破,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黯淡的绝望感无所不在。 对于这种国家自信与民众疲惫之间的反差,中国人以“外强中干”这个词来概括。
与此同时,中国在稀土供应链和加工领域的全球垄断,在国内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
如今,人们感到一种苦涩的愤怒,他们成为1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的牺牲品,却无从发声,这种情绪可能还会加剧。
在社交媒体广传的1篇贴文指出,政府在自夸时,普通人的日常挣扎,包括找工作、填饱肚子、教育子女等,却困难重重,与美国打赢贸易战意味着“准备牺牲一部分人民”。 这篇发文及类似内容很快便遭到审查机构封锁。
文章指出,多年前,中国人会基于政府数十年来灌输的条件反射式民族主义,为“人民日报”鼓吹的“制度优势”欢呼,但如今这种爱国情怀几乎被反映民生困境的声音所淹没。
据估计,约2亿人在零工经济中勉强维持生计,许多消费者因为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净资产缩水,不得不削减开支,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漩涡。 而经济不安全感又导致人们放弃结婚和生育,加剧全国人口下降的趋势。
此外,当多数人面临日益黯淡的前景时,民众对那些被视为利用经济或政治关系获取机会的既得利益者,也愈发仇视。 心理健康问题据信也在上升,过去几年来一连串无差别持刀袭击和其他暴力事件,便是佐证。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经济低迷,社会绝望情绪汹涌,中共一贯鼓吹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今已经无法引起共鸣,习近平高喊的中国梦已经褪色。 (欧新社文件照)
北京现在已经无法再指望条件反射式的爱国主义,为其日益强势的外交立场背书。 中共在9月为纪念2次世界大战结束80周年举行盛大阅兵,许多人公开质疑,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用来改善民生?
长久以来,中国在一种心照不宣的社会契约下取得繁荣,即中共给予人民更多改善生计的自由,以换取政治服从。 近年来,政府宣传中已不再强调2012年习近平上台时,反复提及的中国梦。 或许是因为政府认为,其愿景已大半实现,但更可能的是,中共心知肚明,在目睹梦想日渐黯淡的民众听来,这样的说辞已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