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撑经济寒冬 中国年轻人自曝靠30元撑2餐

三立新闻 2025-11-15 23:02+-

中国内需疲弱的警讯持续敲响,虽然官方不断呼吁下一代消费者增加消费、带动经济循环,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的青年族群反而更倾向“节省每一块钱”,从住房、就业到薪资不稳,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年轻人掀起一波“省钱度日”的生活现象。

根据《BBC》报道,中国青年失业率长期徘徊在接近20%的高点,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拿到远低于预期的薪水,即便工作在手,也害怕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来自北京的20多岁女性向媒体坦言:“我换了工作,薪水却比以前更少。 我不知道这份工作能撑多久,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谁敢乱花钱?”她无奈表示,如今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带着压力。

还有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有高学历的青年被迫从事快递员等基层工作,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指出,许多硕士毕业生从事非专业领域职务,反映出学历与市场需求的巨大错配,在科技产业转型、AI与自动化快速发展下,适合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不增反减。

除了就业困境,房地产危机更让年轻族群看不到未来。 买房梦对大城市青年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任务,他们宁愿把钱存起来,也不敢轻易消费。 一名20多岁男子就坦言:“我身边很多朋友失业,还住在家里。 现在经济不好,要找到符合专业的工作很难,我也不敢对未来太乐观。”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一股“节俭文化”于社交媒体快速发酵,在小红书与抖音上,各种“用最少的钱活最久”主题大受欢迎,以极简生活为主题的网红靠分享省钱技巧累积近10万粉丝,她以普通肥皂取代所有清洁保养品,逛街时强调衣物与包包的CP值高于品牌。

另一名29岁网红则以“1美元吃两餐”(约新台币30元)吸引大量关注。 他靠长期节俭生活,在6年内存下约130万人民币。 专家指出,中国消费占GDP仅约39%,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60%,即便政府推出汰购补贴等政策,仍难以扭转低迷的消费意愿。 分析指出,目前的消费者更愿意“再等等”,等家具降价、等家电促销、等房市回稳,但群体性的延后消费,将使企业收入下降、资金紧缩,反而加剧经济放缓。

瑞典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指出,中国长期依赖出口与投资,但在全球地缘政治不稳下,这种模式已难维持,中国必须提高内需占比,否则经济将陷入更严重失衡。

中国内需疲弱,年轻人间掀起一股「节省度日」的风潮。 (图/取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