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运动!只做一次就有抗癌效果

健康时报 2025-11-16 12:11+-

运动是改善和维持

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行为之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运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甚至在改善多种癌症治疗效果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说到防癌运动

很多人会想到有氧运动

跑步、跳操、打球……

然而你可能意想不到的是

一种被不少人忽略的运动方式

其抗癌效果远超普通锻炼

那就是——抗阻运动

一次抗阻运动,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

2025年7月,发表在《乳腺癌研究和治疗》(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次阻力训练或高强度间歇训练就有助于抗癌,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患者体内具有抗癌作用的肌动蛋白水平,并且,运动后的血浆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换句话说,其能激活身体的“抗癌武器”!

就像脂肪组织不仅仅用来储能,人体的肌肉也不仅仅负责运动。肌肉还发挥了重要的“内分泌作用”:运动过程中,伴随肌肉收缩,会向血液中释放一些特殊的信号分子,它们被称为“肌动蛋白”。其中,有四种被认为具有潜在抗癌作用:

Decorin(核心蛋白聚糖):干扰肿瘤生长环境,抑制肿瘤细胞接收“生长信号”;

IL-6(白细胞介素-6):在运动的急性反应中,它能诱导某些乳腺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注意:这与长期慢性炎症中的有害IL-6作用不同);

SPARC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的黏附、迁移(这对转移很关键),并调节细胞外基质,也就是肿瘤的“土壤”;

OSM(抑瘤素M):被认为与促进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降低转移潜力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邀请了32名接受过主要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抗阻运动(RT)组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组。阻力训练包含8个针对大肌群的练习(上肢、下肢),每组动作重复8次,共5组,每组之间休息1分钟—2分钟,总时长约45分钟;高强度间歇训练包括7组30秒高强度运动,每组之间休息3分钟,总时长约45分钟。

图片

运动后立即验血发现,所有参与者体内“抗癌蛋白”水平飙升9%—47%;更神奇的是,体外实验发现,两种运动都明显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抗阻运动组降低了20%—21%,证实了阻力运动方式能通过提升抗癌肌动蛋白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是单次运动也能触发有益的生理反应,可以增加癌症患者体内抗肿瘤肌动蛋白水平,激活身体的抗癌机制。这对预防乳腺癌复发特别有意义,而且完全无副作用。这项研究再次证明,运动不仅是保健方式,更是对抗癌症的有力武器!

抗阻运动好处多多

抗阻运动也就是力量训练,指的是人体在克服外来阻力时的运动方法,主要包括仰卧起坐、深蹲、仰卧推举等,还可以通过使用器械辅助的方式进行,包括沙袋、哑铃等。而抗阻运动的好处,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强健心脏 

2024年刊发在《老年科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抗阻训练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还能显著改善老年女性的心脏形态和功能。

研究显示,经过24周的抗阻训练后,利用功能性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受试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也就是说,适当的抗阻运动,帮助你拥有一颗强健心脏!

 改善血压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循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坚持抗阻运动可以帮助改善血压。

在年轻健康成人(≤40岁)中,抗阻运动可引起舒张压小幅降低(降低1毫米汞柱);对于中老年健康成人(>40岁),抗阻运动可为其收缩压(降低4毫米汞柱)和舒张压(降低2毫米汞柱)带来更大幅度的降低。

图片

 改善血脂 

2023年《中国循环杂志》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无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还是日常体力活动,均可对血脂谱产生积极影响。对于高血脂和高血糖患者,单纯的有氧运动可能不足以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结合抗阻运动。

 对抗衰老 

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肌肉流失,如果不刻意锻炼,从30岁肌肉就开始流失,到75岁只剩下一半,力量训练是保住肌肉的好方法。

 强壮骨骼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人体增加肌肉量,而肌肉作为“人体钙库”,可以帮助储存血液中游离的钙离子,让补进来的钙能真正存在身体里,避免骨质疏松症发生。

如何将研究结论运用到生活和运动中

运动应当成为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促进长期康复的“必需治疗处方”之一,而非“可有可无”的保健选项。运动如同其它处方药物:需要关注“药量”(即强度)且规律坚持。运动方式应当结合力量与心肺,不要偏科。

运动强度很重要,需中等偏上到高强度。研究抗阻训练需>80%最大力量,HIIT要求冲刺时达到最大心率70%—90%,才能有效激发这些抗癌肌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癌细胞效果。温和的散步固然有益健康,但可能不足以达到这种特定的抗癌生物效应。

至于这两种运动形式的具体方案方法,其实可以灵活多样:

力量训练:借助弹力带、哑铃、器械,或纯自重(如俯卧撑、深蹲)都可以。关键在于动作正确(避免运动损伤)&达到一定的强度,外加规律每周2次—3次的频率。

高强度间歇(HIIT):快走/慢跑交替、骑自行车冲刺、开合跳、高抬腿跳、波比跳等均可,每周安排1次—2次。关键:短时间(如20秒—40秒)的高强度爆发(让自己气喘吁吁),紧接着更长时间的主动恢复(慢走或慢跑)。

组合模式:也可以在一次训练中结合两者,比如先做力量训练,再做短时间的HIIT,或者在不同的训练日安排不同的侧重点。

图片

对于普通人,做抗阻运动时要注意3个细节。

 1.保持自然呼吸 

抗阻运动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特别注意避免屏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必要时提供适当的保护。

 2.关注身体状态 

急性疾病期要暂停运动,如严重感冒、发烧、严重腹泻等;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异常的呼吸困难或疲劳、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不适感觉,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采取对应措施,必要时就医。

 3.锻炼每个肌群 

力量锻炼主要针对身体的主要大肌肉群,如上背部、胸部、肩部、上肢(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下肢(腘[guó]绳肌和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等。

为每个肌肉群选择一个或多个练习,学会以正确的形式和方式进行适当练习。

每周每个肌群的锻炼至少进行2次,间隔2天以上。每个大肌肉群做2组—4组,每组重复8次—12次,组间休息2分钟—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