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 银行下场卖房,折扣够狠
1
银行卖房,也搞“双11”。
某国有大行在资产拍卖平台,开了双十一专场,专门推荐旗下分行手中的商铺资产,“银行直供”,单价不到5000元/㎡。
而国有大行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房产居多,主要还是住宅。
比如一套140㎡的北京力鸿花园房产,起拍价743.2万,单价大约5.28万/㎡,而在同一个小区,有挂牌房产卖6.5万/㎡,而整个小区的均价7.1万/㎡。
如果按照小区均价,这套房大约994万,一个折扣下来250万,确实挺狠的。
而这样的房产,这家银行“双11”待处理的有12套。
而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推介的房产里,有房产能打到5.5折,分别涉及武汉、重庆、燕郊、嘉善、永清等部分县市。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乃至于地方信用社,都在直接卖房。
比如,兰州银行,2024年有1000多套,而2025年又加了近1800套,两年小3000套;吉林银行有2000套,而天津银行有1300套。
信用社也是卖房大户,四川的信用社系统,有25000套,而辽宁农信,也有上万套了。
银行一下成为最大的二手房业主,大力卖房中。
2
对银行来说,房贷依然算优质资产。
2025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44万亿,在这么大体量面前,即便是净息差在缩,但是仍然能够为银行赚取利润。
个人按揭违约,还是极少数。
但是,房产肯定已经不算优质资产了。
银行手里的房产,主要来自个人和企业的贷款违约,他们贷款还不起,只好拿房子抵债,银行获得产权,然后再通过变卖、拍卖等手段,实现资产变现。
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大约3.43万亿,不良率1.51%。
不良资产需要处置,而股票和房产的处置还有时限,根据《商业银行法》,在2年内处置,最多可延缓到3年。
所以,能回收一点是一点,靠打折卖出去,总好过超期处置不掉,被监管处罚。
银行也只能一边发房贷,一边卖房子。
银行打折也“打得起”,但是也确实不太好卖。
不少人也就是上去看看,从目前的案例来说,报名的确实不多,成交也比较困难。
能不能买呢?
银行主打的是“产权明确”,银行把债权剥离,产权直接归银行,直接能过户,但是,不少银行也为新业主埋了雷。
3
举个例子。
平台有一套87㎡的房子,起拍价只要16.4万,在一个均价至少3000多的县城里,起拍单价只有1800多,便宜吧,当地居民买一套自住也确实划算。
但是,这里面的事儿就比较多,原房主6万多的贷款还不起,2019年被银行收了房,但是房子16万,那剩下的10万咋办呢?
银行把房子租给了原房主,1年1万,租了10年。

也就是说,买了这套房到2029年,既收不了房,也收不到租金,还要承担房价继续下跌的风险,毕竟,小县城的房子,一点也不缺。
与法拍一样,涉及腾退还是大麻烦,法拍还有法院强制,但是变卖的话,只能愿打愿挨。
而银行直接卖房,最不开心的还有周边的业主。
现在,二手房是买方市场,业主除了参考地段、房型外,还要参考的就是周边成交价,而银行直卖价,也是其中之一。
毕竟,这房子在银行眼里值多少钱,还是比较“权威”的,中介压价就更有理由了。
附近二手房,就更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