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沦陷倒计时 普京终迎象征性胜利
乌克兰东部战线的情势急转直下,俄军似乎即将攻下“红军城”,这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自2023年攻陷巴赫姆特以来取得的最大城市战果。 虽然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早已大幅下降,但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虽然俄军为了夺下红军城,付出“以2换1”的惨重代价。
专家指出,夺下红军城早已不具实质的军事价值,但成为普京在宣传上亟需的1场象征性胜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俄罗斯军队似乎即将攻下乌克兰的东部城市“红军城”(Pokrovsk),这将是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苦撑21个月后,取得的1场象征性胜利,但代价相当高昂。
乌军坦言“几乎被包围”
基辅否认俄方声称乌军已被包围,并于6日表示仍在进行阻止俄军推进的积极作战行动。 不过,前线的乌军士兵向CNN透露了越来越悲观的现实。
1位匿名营长表示:“局势非常艰难,各种战斗同时进行,城市里交火不断,敌方使用各种武器炮轰我们。 我们几乎被包围,但我们已经习惯这种情况。”另1名乌军士兵也指出,俄军持续以非常大量的兵力推进。
乌军“浴帽帮”(Peaky Blinders)无人机部队的1名士兵也透露:“他们的行动强度太高,以至于(乌军)无人机操作员根本跟不上节奏。 俄军通常以3人小组行动,我们预期其中两人会被击毙,但至少有1人能抵达城区,并在那里站稳脚跟。 每天可能会有上百组这样的队伍通过。”
红军城早已丧失枢纽功能
俄军愿意采用“以2换1”的战术似乎让人费解,但国际研究人员的观察也证实,“红军城”周围的俄军伤亡极为惨重,虽然现在“夺下红军城”在战场上的实际意义已经不大。 这场战斗已不再是争夺1个战略补给中心,而是1场象征性的战役。
“红军城”长期被视为乌军的重要城市,因为它的公路和铁路连结关键地区,东连顿内茨克(Donetsk)和康斯坦丁尼夫卡(Kostiantynivka),西接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Dnipropetrovsk)和札波罗热(Zaporizhzhia),过去是乌军后勤补给的节点,负责支援周边村庄及野战部队,
然而,今年夏天,俄军开始包围“红军城”后,局势已经改变。 俄军频繁以无人机和火炮袭击红军的主要公路和铁路,迫使基辅寻找替代的补给线,红军城早已丧失枢纽功能,这被视为俄军的重要战果。 红军城还拥有乌克兰最后1座仍运作的焦煤矿,但在年初也被迫停产。
华府智库战争研究所(ISW)负责俄罗斯及地理情报团队的巴罗斯(George Barros)向CNN说:“从现在起,俄军夺下红军城在战略上,不会带来任何新的成果,因为他们早已达到主要目标。”

2025年11月1日在红军城的无人机空拍画面,已经已成废墟。 (美联社)
拿下红军城已成“象征”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稍早指出,俄罗斯已在“红军城”周围集结约17万名兵力来强化攻势。
虽然红军城几近废墟,战略价值也所剩无几,但它已成为象征。 而在这场陷入僵局的战争中,象征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红军城”若失守,将成为俄军自2023年5月攻下巴赫姆特(Bakhmut)以来夺下的最大城市。 战前约有6万人居住于红军城,但自俄军于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来,大多数居民已经撤离。 据乌方估计,城内目前仅剩约1200名平民。
部分人错过了撤离时机,但也有人可能选择留下,等待俄军进入。 俄罗斯国防部甚至已发布影片,声称显示红军城居民被疏散至俄控区。
巴罗斯指出,从政治及宣传层面而言,红军城对普京极为重要,因为他多次公开强调拿下红军城为其目标。 这也是他战略性信息战的一部分,借此营造俄军胜利不可避免的印象。
“死守”红军城会造成极高损失
普京已明确表达,他的目标是夺取乌克兰东部的顿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以及南部的赫尔松(Kherson)和扎波罗热地区。 一旦“红军城”沦陷,俄军可能将焦点转向其东北方一连串工业城市,这些地区构成乌军在东线的主要防线。
乌军第129旅1名驻守在康斯坦丁尼夫卡附近的士兵向CNN表示:“一旦俄军处理完红军城和邻近的米尔诺赫拉德,压力将转向康斯坦丁尼夫卡,接着朝德鲁日基夫卡推进。”他说,乌克兰部队的人力不足,装甲车也严重短缺。
这名士兵指出,前线官兵现在最担心的是乌克兰高层会坚持死守“红军城”,因为一旦放弃,会被视为重大挫败。 他说:“目前还没有撤退命令,但大家都知道红军城的陷落已不可避免。 我们守了这座城市很久、非常久,但部队已经筋疲力尽,增援也未能及时到达。”
他警告说,拖得越久,撤退就越危险。 乌军在2023年的巴赫姆特战役,以及2024年的阿夫迪夫卡战役中,都因延迟撤退而导致重大伤亡。 他沉重地说:“我们将不得不挤过那个瓶颈,而你应该明白,这样突围会造成极高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