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金从热握手到冷沉默
“我显然被冒犯了,我不想向你隐瞒这种感受。我真是被冒犯了。”
2019年8月5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写给美国总统川普的亲笔信中这样写道。语气冷峻,情绪克制,却字字带刺。这封信,是当年6月30日两人在板门店“闪电会晤”一个月后发出去的。那场因川普一条推文而成的“即兴外交秀”,留下了美国总统首次踏上朝鲜土地的历史镜头,却未能催生任何实质成果。
“我做得比我能做的还要多。”金正恩在信中写道。这不是失望,而是被轻视后的愤怒——韩美军演照旧、制裁未松,美方让朝鲜深感被戏弄。六年过去,金正恩显然学会了克制,也学会了拒绝。
负责管辖板门店的联合国军司令部在峰会前一周突然宣布暂停共同警备区参观,还有媒体报道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附近预订直播舞台,并向业主支付定金,要求独家拍摄权。种种迹象令外界臆测:或许,又一场“川金会”正在酝酿。
川普也多次释放善意,暗示愿意再见金正恩。但金正恩显然不愿再出演川普的外交旧剧本。河内峰会最后一分钟破局,让他失去了信任。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板门店小跑迎接川普的领导人。
六年间,平壤已从“求谈者”变为“设局者”。外交上,它与中俄同轴;军事上,核与导弹并进。就在APEC前后,朝鲜派外长崔善姬访俄和试射战略巡航导弹,以“软拒绝”和“低烈度挑衅”构成了节制而精准的外交语言。
这是一盘缓棋。金正恩并没有关闭对话大门,而是强调,只有在美国承认朝鲜核国家地位、放弃无核化前提的情况下,谈判才有可能启动。
川普似乎还在照旧剧本演出——在韩美首脑会谈上重提终战宣言,再表态愿见金正恩。只是,这场戏的观众已散场,语境也早已不同。
美国总统川普(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于2019年6月30日在板门店非军事区的历史性会面。 (路透社)
《华盛顿邮报》评论指出,金正恩越保持距离,川普越显焦躁。现实是,平壤不再寄望华盛顿,而是稳稳靠在中俄两翼——安保靠俄罗斯,经济靠北京,外交强调自主。一个“朝鲜式平衡”的格局正在形成。
美国财政部11月4日宣布制裁八人与两家企业,指控他们协助朝鲜通过网络攻击,于三年内窃取约30亿美元,以及通过隐瞒朝鲜科技员工身份赚钱和洗钱。这被媒体解读为华盛顿对平壤没有回应川普邀约的惩罚。
川普此次离开韩国时说:“我太忙,我们(我和金正恩)没有机会对话,但我会再来的。”这句话更像自我安慰。
随着川普承诺明年4月访华,“川金会”或将再度临近。韩国国家情报院研判,明年3月韩美联合军演结束后,可能成为局势转折的关键节点。金正恩自9月最高人民会议上提出有条件对话后,刻意收敛核言辞,显示他正为可能的接触重新校准节奏与尺度。
当年的握手留下热搜与镜头,如今的沉默,或许才真正决定未来。六年过去,朝美关系早已不是一条推文能打开的门。川普还在等,而金正恩,早已不在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