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没门!中共密令曝光
(《万维读报》20251105-4)
1、想跑?没门!中共密令曝光
最近中共体制内出了一件大事,习近平当局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公务员辞职潮,颁布法令禁止公职员辞职,这也是习近平对内控制的一次重大升级。学者直言,如今体制内外的人都成了权力游戏的受害者。中国大倒退时代真的到来了。
随着中共内忧外患、四面楚歌,越来越的体制内公务员开始考虑后路,辞职也成为选项之一,然而就在上周,中纪委和国家监委联合发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应知应会党纪法规,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整篇文档的内核意思就一句话,想走没那么容易!文章列出了几种不得批准辞职的情形,条条看着都像是写给想跑的人的。第一类就是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准走。第二类就是涉及国家秘密岗位的,不准走。在中共体制内,基本上科级以上干部和一般稍微有点实权的干部都会接触一些涉密文档,就这一条,基本上框住了绝大多数共产党的官员。第三类,就是重要公务未办完的,不准走。第四类,就是正在接受审计和纪检监察调查,不准走。除了上述这四类,最后还补上一句,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这等于说,反正我共产党不想让你走的情形都叫其他情况。海外时评人士杜文分析指出,这简直是一条艺术级别的兜底条款,法律讲究逻辑、中共讲究口袋,只要想装你,永远都不愁理由。就像刑法定了个寻衅滋事罪,什么事都可以往这个罪名上套。所以现在的公务员心里面都很明白,体制就像一艘船,上船那天大家以为是上了“铁饭碗号”,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贼船号”。表面上中国公务员法也好、相关的规定也罢,都允许公务员提出辞职,但上述五条一出,辞职之路基本就堵得死死的了,习近平彻底堵死了公务员辞职这条退路。
更可怕的时,即便你想方设法终于把辞职批下来了,组织照样有后手,比如当过领导的公务员离职后三年内,不得在原辖区范围的企业任职、经商赚钱都不行。普通公务员也有两年的行业进入期,而且这几年里你每年都得向原单位报告自己的职业动向、还要核实你有没有违规。就算你人走了,组织这个长臂依旧能够把你纂得死死的。最后还有违约金一条,要是你跟单位签了什么培训协议、服务年限之类的合约,没干嘛就想走?行!先把违约金交了。总而言之,官方的这套辞职规定就是给公务员套上了层层的锁链,从法律上逻辑上看 表面上是维护组织利益、保守国家秘密,实际上就是紧箍咒,把公务员群体牢牢困在体制的笼子里面。
如今体制内的人不光辞职难,出国更难。近几年来,中共当局对公务员国企人员全面升级出国出境限制,各地区各部门直接收缴护照,压根不给你行动自由的机会。就连多数的国企金融机构员工、甚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现职和离退休人员都在限制之列。想出国旅游探亲怎么办?得提前打报告申请借用护照,层层审批同意了才能把自己的护照暂时领出来。更夸张的就是级别越高、掌握机密越多的人管得就越严,有消息称,在中共体系中担任局长以上的高官或者涉密岗位的人,即使退了休也会永久性受到约束,哪怕退下来想出国旅游什么的,恐怕边控名单上一直都会有你的名字。再看看所谓的中共体制的裸官,习近平时代对裸官外逃高度警惕的,前几年就开始大清查、大调整,把有这类背景的干部一律调出主要岗位、甚至是免职撤职。如今那就更绝了,很多地方把涉密岗位这个定义无限扩大,几乎只要你手里有点权有点资源,甚至只是接触内部信息,都可以套上可能涉密的帽子。正如有学者分析的,近年来北京当局把旅行限制泛化到了普通教师、国企员工,正是因为极度的政治不安全感在作祟,也就是说政治不自信、制度不自信,中南海生怕体面的人跳船,出现大批官员跑路的情况,最后政权稳定受到影响,就活生生把中国带回到毛泽东那个时代的老路上。而这种自我绑架其实就是恶性循环,上面越是紧张兮兮关门,下面越是人人自危逃跑心更重,而一旦露出逃生的迹象,上面就要勒紧绳子,反而又更加激发了想跑的念头。归根到底,这一切都反映出了习近平治下的一种极端的控制趋势。有人形容说习近平把权力玩成了偏执的内控游戏,对外宣称四个自信、可对内却一点自信都没有,不放心干部们、不放心知识分子、不放心年轻人,甚至连退休老同志也不放心。另一方面,一个政权若要靠绑架自己的同志公职人员来确保稳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危险信号!
2、神舟返回舱被碎片击中 三航天员滞留太空
11月5日,三名中国航天员——王杰、陈中瑞和陈冬,在原定启程返回地球前数小时,因其返回舱被一块疑似“太空垃圾”击中,不得不暂时滞留太空。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5日早些时候发布的声明,三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疑似遭空间微小碎片撞击,正在进行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目前尚不清楚飞船受损程度,以及机组人员何时能够返回地球。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王杰、陈中瑞和陈冬,自4月24日以来一直停靠在中共天宫空间站。他们原定于本周三返回地球。这不是中共空间站第一次受到太空垃圾的撞击。随着地球周围的航天器数量不断增加,环绕地球的太空垃圾数量正迅速上升。据报道,中共空间站的一个太阳能板曾在2023年被碎片击中,引发部分电力中断。
在美国全面开展“阿耳忒弥斯”计划,目标于2025年12月让宇航员重返月球之际,中共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然而,周三返回舱被碎片撞击的事件,凸显出中共要实现其太空野心,可能面临严峻考验。除了潜在的技术问题外,随着中共发射更多航天器,“凯斯勒综合症”的现实风险正在加剧,即在轨道碎片连锁碰撞的情况下,最终可能使近地轨道无法使用。太空站与太空梭的在轨安全,已经引发国际社会持续重视。
3、中国年轻人抢购倒闭品牌“烂尾车”
在经济景气差、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之下,中国年轻人热衷低价抢购威马、哪吒等倒闭品牌的“烂尾车”。不少人质疑,这些车的零件坏了去哪找,因为工厂已经倒闭了。有专业人士质疑,媒体在忽悠国人买“烂尾车”。
11月3日,多家大陆媒体报道以一批购买二手极越、高合等汽车的消费者为例指出,这些消费者只看配置单,赌的“不是这个品牌能复活”,而是“宁德时代的电芯不会坏”。在这些消费者看来,车企倒了,服务器关了,车机变砖了,但电池没衰减,悬挂没异响,就够用了。抄底玩家圈子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车企只是组装厂,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张配置单。”
但是抄底“烂尾车”与风险并存。一位刚在烂尾车停车场下订单的用户坦言,一方面,你现在捡的便宜,未来可能变成烫手山芋。由于品牌倒闭,后续的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都可能成为难题。一旦车辆出现问题,维修成本可能会大幅增加,甚至面临无零件可换的尴尬局面。而且,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车机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逐渐成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失这些功能可能会影响长期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如今市场上的热门车型,未来也可能因各种原因成为“烂尾车”中的一员。但该用户也无奈表示:“但我考虑不了那么大的盘子,我需要一辆车,现在就要,而且预算只有10万。”
上述消息在大陆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一些专业人士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一位博主发文写道,烂尾电动车,连二手电动车的价值都不如。烂尾电动车可不是“特价”商品。文章质疑,媒体要“忽悠年轻人接盘烂尾车了?这下好了,烂尾楼似乎也有了出货的路子——买不起房可以买烂尾房啊,是这意思?”没配件连拆件都可能做不到、所有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都不在质保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估计都不敢碰,这样的东西竟然以“我相信宁德时代的电池不会坏”为理由公然大肆推销。如果不能得到正规售后服务,整个电车的核心三电系统的可持续性都要大打折扣。这样的车,谁敢开着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