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中美脱钩 各国“悄悄”站队
第三十二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近日在韩国落下帷幕。各经济体期待明年以更创新、更繁荣的姿态在深圳相聚。最受瞩目的中美元首会谈看似给中美贸易对抗降温,但各方观察仍然难掩对“全球供应链断裂”的担忧。泰国学者建议政府在制订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时,务必考虑到超级大国在全球以及区域层面的作用。
综合泰国媒体报道:在第三十二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自2019年以来首次会晤。两国达成协议,在一年内放宽关税、出口管制和其他相关问题。美国将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了10%,北京则同意允许出口稀土矿产,虽然尚未披露具体细节,但两国元首会谈似乎缓和了此前贸易报复措施对两国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川普于周四返回美国,他乐观称这次会面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满分10分的话会给出12分。习近平则在其后参加的峰会讲话中重申了“世界正面临百年大变局”的看法,他强调尽管亚太地区日益动荡且不确定性增加,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机遇的提供者”。习近平呼吁亚洲各国“维护供应链稳定”,并强调“世界越动荡,我们越要合作”。
东南亚媒体分析认为,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后均对会谈结果表示满意。但若放在全球贸易体系和中美角逐的视野下,前景并不那么乐观。表面上看似一场具有强大杀伤力的中美贸易战得以平息,其实在双方偃旗息鼓的背后,中美正在加速脱钩,无论是在贸易投资,还是教育与科技交流层面,两个超级大国各自经营朋友圈,呈现出各自打造供应链的趋势。
现状是中国企业在过去二十年来稳步扩大制造业规模,向全球贡献了大约27%的净产量。但随着中国劳工薪酬和关税的上涨,许多中国工厂已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亚太地区其他国家,这一地区的内需随之出现增长。就美国而言,川普试图利用关税和其他政策来鼓励企业回国设厂,同时动用新的关税手段钳制中国商品在第三国的出口转运 (transshipment)。
大约七年前,第一轮中美贸易战以来,东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超过了欧盟。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亚洲是吸引中国直接投资(FDI)的最大目的地,其次是非洲和欧洲。中国企业宣布在亚洲投资总额达154亿美元,创下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项目涵盖从数据中心到电池生产原材料等各个领域。
泰国总理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周五(2025年10月31日)在釜山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习近平称赞泰国的“无赌场”政策,强调中国无意干涉任何国家内政,但北京将采取内部管控措施与泰国合作打击一切网络威胁。阿努廷对双方达成认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协议充满信心。他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APEC BAC)会议上宣布,泰国将修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陆桥,并计划在2030年前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亚太地区而言,建设沟通两大洋的陆桥是一项建设成本高昂、技术难度复杂、势必产生生态环境影响和充满国际政治和经济矛盾的敏感议题。

第三十二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近日在韩国落下帷幕。各经济体期待明年以更创新、更繁荣的姿态在深圳相聚。 © AP / Yonhap
谈到美国总统的亚洲访问,泰国观察人士认为川普的外交谈判特点体现在 “利用一切国际关系和外交手段来推进国家安全利益与经济繁荣。” 川普对国家利益的考量通常集中于那些能为美国带来收入或实际利益的方面,例如自然资源和国际贸易。
泰国法政大学亚洲研究员敦亚帕副教授(Dulyapak Preecharush)公布针对川普外交政策的最新分析报告认为,川普领导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心。美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利益高于国际社会利益,美国无需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因此,在川普的领导下,美国致力于减少在某些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并将主要资源集中用于保护其国内利益、维护美国与邻国之间的边界,建立能够全面保护美国免受敌对势力军事攻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同时致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繁荣。
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川普就将“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 的核心理念融入其政策的制定,这影响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重塑并将产生可持续作用。一方面川普政府将国家力量重心放在保护本土和美国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则准备在全球战略要地维护美国的安全与繁荣,尽管在某些地区,为了减少美国的海外开支,这种重心可能会有所调整或降低,但始终不会离开美国认为对其国家利益真正重要的地区。尤其在安全方面,川普政府优先考虑美国和美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自行宣布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洲湾”、宣布接管巴拿马运河、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以及向丹麦提出购买格陵兰岛的要求等。
除了美洲大陆和西半球之外,川普政府还高度重视东半球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印太地区。该地区不仅覆盖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这与美国的国家实力息息相关。印太地区涵盖三十多个国家,总人口超过三十亿,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首尔、台北和马尼拉等重要的沿海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一些岛屿上还设有美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军事基地(Auslin,2020;Khurana,2019)。印太战略将印度洋和太平洋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理上使之成为“单一海上领域”,更有利于美国的海上演习和军事行动,使美国能够在更加统一的地理概念下指挥并追求其战略利益。一些学者指出,美国正在美洲以外建立一个战略区域。川普政府可能会减少其在欧洲和中东部分地区的作用,转而专注于印太地区,该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战略利益,将有助于美国重返强国地位。
川普在两届总统任期内愈发重视印太地区。美国不仅在夏威夷、关岛设有军事存在,还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乃至印度及部分东盟国家建立战略联系。关键是这一地区有中国和朝鲜,二者分别是美国重要的竞争对手与敌对国家。川普公布2018年国家国防与安全计划重点在应对美国所面临的战略威胁,其中承认中国和俄罗斯等大国正试图重建一个势必影响美国利益的全球秩序。同时表示,伊朗和朝鲜等国家正在寻求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虽然美国决定削减军费开支并缩减某些地区的安全活动,但仍会选择将印太地区视为与其战略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区域。显而易见,川普治下美国实施了三项印太安全战略具有可持续性。首先是岛链军事化战略 (Island Chain Strategy),旨在促进开放自由的海上航行。第一岛链从日本大部分岛屿延伸至台湾海峡、菲律宾和婆罗洲。第二岛链从日本的小笠原群岛(或称小笠原群岛,包括马里亚纳海沟)延伸至美国关岛和西新几内亚。第三岛链覆盖中太平洋,包括夏威夷、萨摩亚和斐济。当代美国战略家还提出在印度洋建立第四和第五条战略链,设想第四岛链将途经马尔代夫和迪戈加西亚岛,而第五条路线将途经亚丁湾和莫桑比克海峡。
其次是离岸平衡战略 (Offshore Balancing)。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将主要部署在离岸地区,并且不会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川普政府选择不在部署陆地军事力量上投入过多经费,而是允许或支持周边国家强化军事实力,作为反制或制衡对手的支点,美国仅发挥监视和协助周边国家的作用。历史上英国在欧洲的安全角色以及美国在东北亚的安全角色都是离岸平衡的典型案例。事实证明,美国也在川普领导下采取了离岸平衡战略来应对中国的崛起。如此一来节省了美国的军费开支,二来化解了战略盟友只想从美国承担军事成本和负担中“搭便车”的依赖。
近年来,美国已将自身定位为印太地区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关键盟友。美国已向这些地区提供了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使其具备抵御来自中国和朝鲜威胁的能力。川普也宣布将继续向台湾部署自卫能力,包括移动导弹系统、无人机和先进的监视技术。他同时暗示台湾应该向美国支付军事保护费用。
其三,构建网络化安全架构 (Networked Security Architecture)。该战略旨在构建一个战略安全合作网络,能够将与美国具有战略联系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和英国等纳入网络安全架构。整合成为一个更加统一、规范的安全网络或战略论坛,具有能够支持美国对抗竞争对手的能力并具有成本效益。具体可见1)由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组成,侧重协调亚洲海上合作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2)目标打造核动力潜艇与构建印太安全网络的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三方安全协议(AUKUS)。3)联合印太地区民主国家的“美日韩三方合作条约” (American-Japanese-Korean Trilateral Pact)。旨在增强应对中国和朝鲜威胁的能力。
分析认为,川普通过上述三项途径推行印太安全战略,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延续性。自冷战以来,美国一直在岛链框架内部署兵力,并在后冷战时代继续保持这一做法。事实上,在印太地区构建影响力范围从奥巴马(Barack Obama)的“重返亚洲” (Pivot to Asia) 战略到川普第一任期和拜登(Joe Biden)的印太战略,美国的首要目标一直是重夺该地区的领导地位并遏制中国的扩张。美国试图在印太地区重新确立主导地位并扩大影响力,关键还在于保护其国家利益并发展其战略实力。
该份研究报告指出,印太地区拥有丰富的航道和海洋资源,华盛顿将此视为对美国的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南海和东海是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热点。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相关国家在制订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时,务必考虑到超级大国在地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产生的作用。
换句话说,印太地区对于美国重夺亚洲领导地位和遏制中国扩张至关重要。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 (Nicholas John Spykman) 就描述了一条从太平洋延伸至印度洋的战略轴线,并将其比作“亚洲地中海” (Asiatic Mediterranean),这一区域是南海、东海和黄海的交汇点。斯皮克曼警告说,这些海域可能成为中国将其影响力从太平洋扩展到印度洋的权力基地。如果中国成功控制亚洲地中海,将威胁美国的战略利益。目前中国正试图控制国际航道,在争夺海洋主导权的过程中,难免跟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盟友发生激烈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