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前的权力迷局——习近平的三种倒台剧本
1、暴风雨前的权力迷局——习近平的三种倒台剧本
中共四中全会刚刚落幕,外界传闻的“逼宫”、“下台”、“元老联手”终被一句“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掩盖。
然而,铁腕背后,暗流涌动。
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与日本评论家矢板明夫,近日分别揭示了习近平可能的“下台路径”——
一个来自体制内的冷静剖析,一个来自外交观察者的残酷预测。
蔡霞在“不明白播客”中表示,习近平与中共“必有一斗,但非恶斗”,结局可能是“体面下台”。
她将中共体制比作一个“黑帮”,以“无权服从有权”为核心原则。
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权力更迭靠的是元老妥协;如今,习近平的集权导致军队空虚、经济停滞、外交孤立,
元老集团为了保党、保身,已开始在暗中“制衡”他。
蔡霞分析,关键在军队。
2023年火箭军高层“团灭”、李尚福被抓,实际上是习近平清除副主席张又侠势力的行动。
但张又侠手握军权,为自保形成“恐怖平衡”——
习近平不敢动张,张也无法推翻习。蔡霞形容两人的关系就像“投鼠忌器”:习是鼠,中共是器,谁都动不得。
与此同时,社会不满在升温。
从“白纸运动”到近月重庆、济南、江油等地的抗议标语,民间怨气开始突破恐惧边界。
国际上,美欧加大军费援乌、支持台湾,也让北京腹背受敌。
蔡霞指出,这些松动正成为中共内部变局的催化剂。
她认为,若军中继续松动、元老暗助,习近平极可能被迫“内部退位”,
以“体面方式”交权,而非陷入公开内斗。
不过,日本资深记者矢板明夫提出了更直接的“三种倒台剧本”:
其一,健康恶化;其二,遭暗杀;其三,民变与反习势力合流。
他指出,习近平近期多次“隐身”、会议桌上双杯出现,显示健康堪忧。
“百岁帝王梦”恐难实现。
第二种剧本则来自军队内部积怨。
自反腐以来,军中高层被清洗殆尽,不少将领心怀怨恨,
矢板认为,“想动习的人很多”,而他出访时的超高安保、酒店全员替换,正是出于暗杀恐惧。
第三种情境,是社会爆发与党内倒戈合流。
白纸革命已是前兆,一旦经济继续下滑、群体事件汇聚,
中共可能上演罗马尼亚式崩溃——民变推墙、党内反习者顺势倒戈。
从蔡霞的理性逻辑,到矢板明夫的直接预测,
习近平的“倒台剧本”虽仍属推演,却折射出中共内部的恐惧——
恐惧来自体制的自我崩塌。
2、川普将定下美对台新底线
从北京到华盛顿,权力博弈的棋局从未停止。就在此刻,另一场影响全球格局的谈判正在酝酿——川普与习近平即将会面,而焦点,是台湾。
《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媒披露,即将登场的“川习会”中,习近平将要求川普在台湾问题上“表态反独”。专家指出,这一要求若被美国接受,可能成为美中关系的“新基准线”,并长期约束后任总统。
《纽约时报》28日报道指出,美国总统的任何言论,一旦被北京解读为“软化对台支持”,就会被中共固定为外交基调。
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萨克斯警告说:“
一旦川普说出类似‘美国不支持台独’的话,北京就会把它刻在石头上。”
事实上,自川普第二次上任以来,他已调整对台互动。
赖清德总统未能获准过境纽约,美台军方会议级别也被降级。
这些信号都被视为“对北京示好”。
分析人士认为,川普可能以台湾议题作为与北京“换取利益”的筹码。
例如,若他在会谈中模仿1998年克林顿的表态——“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
中共或将因此在贸易与稀土出口上作出让步。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董事但若云指出:
“习近平需要川普在台湾问题上至少表达理解。
只要川普不公开挑战中共的主权立场,他就能被视为‘可谈判对象’。”
对川普而言,这是一场交易;
对习近平而言,这是一次外交胜负。
而对台湾,这可能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线。
专家普遍担忧:
如果“川习会”出现任何有利于中方的表态,北京将迅速宣称“美国政策转向”,
未来的美国政府将被迫在这一框架下行动。
台北政论家指出,这可能是“台美关系三十年来最大的不确定时刻”。
一句话,或许足以改变台海未来十年。
3、法国总统“少夫老妻”再掀风暴
从权力博弈的密室谈判,再到舆论场的无形战争,下一条新闻,我们转向欧洲——法国总统夫妇的婚姻,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
法国时间10月27日至28日,巴黎法庭审理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十名嫌犯因在网络上侮辱、诽谤总统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被控“性别歧视骚扰”与“人格诋毁”。他们面临最高三年监禁和4.5万欧元罚款。
布丽吉特·马克龙长期成为网络谣言攻击目标。
网传她是“跨性别者”,甚至称她原名“让—米歇尔·特罗涅”。
这起荒诞谣言最早源自极右翼社群,被美国保守派网红放大传播。
现年72岁的布丽吉特比马克龙年长24岁,
他们的“师生恋”早已成为八卦焦点,如今再度被恶意炒作。
巴黎检方指出,这十名被告中包括地方官员、博主与右翼活跃人士,
他们长期在网络发布侮辱帖文,将第一夫人的年龄差与“恋童癖”挂钩。
其中一名副市长Jean-Luc Montégut与化名“佐伊·萨甘”的网络人物奥雷利安·波尔松——
后者自2018年起在网上频繁发文中伤总统夫妇。
布丽吉特在忍耐多年后终于采取法律行动。
她与丈夫马克龙去年夏天已对美国极右翼播客主持人坎迪斯·欧文斯提起诉讼。
欧文斯制作的节目《成为布丽吉特》在美国右派圈疯传,引发大规模“仇女狂潮”。
巴黎本次庭审中,多名法国网民因转发或评论该视频被传讯。
有被告甚至穿着印有布丽吉特头像的T恤出庭,声称自己“言论自由”。
布丽吉特的律师玛丽安指出:“这不仅是个人名誉案,更是针对所有女性的尊严之战。”
她的女儿蒂法妮也将在法庭作证。
法国媒体普遍认为,这起案件已超越私人纠纷,
成为对网络仇恨言论与性别歧视的国家级警示。
正如《费加罗报》评论所言:
“当网络恶意以‘笑话’为名攻击女性时,民主的底线就在崩塌。”
案件预计年底宣判。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暴都为法国社会敲响警钟:
在数字时代,语言比子弹更快,伤人更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