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开始变了

中产先生 2025-10-28 14:16+-

今天,郑智化的舆情还在发酵,经观的一篇评论《郑智化无须道歉》上了热搜,说明几天下来,舆论的风向有点转过来了。

在我看来,这事已经跟郑智化没关系了,接下来的讨论应该是:

无障碍设施的现状和提升。

这不只事关残障人士,对于母婴出行,甚至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出行,都有莫大的意义,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建设性甚至推动公共服务升级的讨论。

然而并没有,很多人还是揪着郑智化不放,肆意宣泄情绪,挺无语的。

而且从他们的言语中,我发现了对残障人士深深的误解。

其中最大的误解就是完全忽视残障人士的自主性。

什么叫残障人士的自主性?

就是残障人士有自己独自出行的能力和出行方式的选择。

在这次深航事件中,很多人都是以健全人的思维在想问题,直言:

都把你扶进去了,还要怎样?

在他们看来,只要残障人士进到机舱里了,不管是推进去的,还是挪进去的,或者是提溜进去的,结果不都是进去了吗?

但这对残障人士来说太不一样了,因为他失去了自主性。

为什么这个自主性对残障人士很重要?

因为残障人士一旦无法自己出行,对于别人就是一种拖累或者负担,甚至是麻烦,而此后的生活就要完全依赖别人:

这种情形是可怕的,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家人为例:

有的家庭有能力、有意愿、有耐心去帮助残障人士,但是很多家庭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甚至哪怕一开始可以,时间久了也就不愿意了,这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以别人为例:

有人愿意帮助残障人士,有的人不愿意帮助残障人士,这种帮助也是随机的,就看遇到什么人,处在什么环境中。

对于残障人士来说,把自己的出行能力和意愿交给这种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尊严。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无障碍设施这么重要,因为它保障了残障人士最基本的行动自由,它比社会的宽容和关心更重要。

有人说了一个数据:

中国有8400万残障人士,意味着每16个中国人就有1个残疾,为什么大家在街头上都看不到他们。

就是因为很多人失去了这种自主性,只能困在家里苟活,你怎么看到他们。

还有一种误解就是忽视残障人士的尊严,甚至觉得他们矫情。

郑智化没有连滚带爬,这是人们批评他最大的证据。

其实,残障人士因为身体残疾,心理都是比较敏感脆弱的,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展示自己的残疾和窘态。

健全的人别说残疾了,我有个同事头顶谢秃了还去贴个假发,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地中海,何况是要让别人看麻痹萎缩不能行走的双腿呢?

这是社会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深深认同优绩主义和社达思维,对残障人士缺少起码的同理心。

最后,郑智化的事情出来之后,又有人在玩梗,我今天也想用这个梗来做结尾:

从从容容、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从从容容可能更有同理心一些,有的匆匆忙忙更多优绩主义,还有的连滚带爬,自己都顾不上自己,对残障人士就只能社达以对。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以前穷的时候大家连滚带爬,都想不到有关心残障人士这回事。

现在匆匆忙忙,大家都要赚钱都要成功,对残障人士顾不上关心。

以后经济发展了,兜底提高了,我相信也可以从从容容,甚至让残障人士和所有弱势群体,都能从从容容。

我相信会有这一天。

到时候再看今天很多人的言论,不值一哂。

就这样。

不寻常的信号。

  • 最新评论
  • 陆德

    是郑智化不对。那鬼地方根本就不该去。我健全的人都不去

    屏蔽
  • lary

    以人为本,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