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肆意凡尘 2025-10-28 13:49+-

众所周知,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是建在草原之上的一个城市。乌兰巴托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1639年,原名叫“库伦”,在蒙古语里是“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独立,库伦改名为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在我们的印象中,乌兰巴托是一个贫瘠的城市。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假象 ,下面的一组照片是1960年代的乌兰巴托,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远在同时代的我们之上。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图为60年代的乌兰巴托市中心,拥挤的人流。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已经使用上了大型的草料收割机。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蒙古族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图为一个手持套马杆的蒙古牧人。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草原上,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蒙古小女孩。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一个壮硕的打排球的蒙古少女。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街头打扮时尚的蒙古女子。相较于同时代的我们,生活水准确实好不少。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喇嘛庙里的僧人在喂鸽子。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在街心公园里休息的一家人。那时的蒙古接受了前苏联大量的经济援助,国内经济达到了很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准也随之提高。

老照片:60年代蒙古首都 生活水平比我们强多了

60年代的乌兰巴托,在喇嘛庙里游览的蒙古百姓。

  • 最新评论
  • g2j2

    那时候就中国惨,三年人祸加文革,中国人民吃尽了苦头。

    屏蔽
  • hh110

    1945年8月14日,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等人在蒋中正的授权下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声明“日本战败之后,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这种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以现在的边界作为国界。”同年10月20日,外蒙古独立公投结果公布,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6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建交,确认了外蒙古独立。 1989年东欧剧变后,蒙古亦在1990年初发生了民主革命,而后于1992年颁布了一个实行多党制的新宪法,并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自由”的外蒙古人民!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