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现状如何?其1万4千篇演讲曝震惊结论
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韩国峰会即将登场,两人的交锋成为各界瞩目焦点。经济学人分析2013年以来习近平的1万4000多篇讲话内容,发现他似乎变得更加自信与果断,并且在谈判桌上已经是一位难应付的领导人。
经济学人26日报道,其团队对2013年以来的习近平的1万4000多篇演讲、文章和谈判进行分析,主要参考传媒为《人民日报》。相较中文版圣经不到100万的字数,习近平的演讲资料库已经超过2千万字。
自信中国强大 重视科技发展
分析指出,习近平的自信日益增强。他强调,中国如今已是“强国”(用词比率自2013年的7%上升至今年的23%);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0%→10%),这句话今年他也对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多国领袖重复提及,或许反映出他愈发坚信全球权力平衡正朝中国倾斜。
习近平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科技枢纽的动作也很明显,其中他提到了“高质量”(高品质,3%→40%)、“数字化”(数位化,1%→14%)、“科技”(17%→27%)。此外,他也非常关注AI,在今年的演讲中出现的频率为13%,此前他鲜少提及此词。
政治语汇变强烈 包容字词减少
习近平政治语调方面变得更加跋扈,他使用“希望”的频率变少(47%→27%),“治理”事情的频率上升(11%→29%);“关心”一词变少(19%→9%)。他曾在2013年向一位店主说道:“人民吃得安心,这就是我最关心的”,但今年似乎没有再次展现他与人民的友谊。

经济学人26日报道,习近平已愈发坚信全球权力正向中国倾斜。(资料照片/美联社)
现在的习近平似乎不太讲“奋斗”(53%→38%)、“相信”(21%→8%),取而代之的是“保卫”(2%→17%)、“守护”(35%→49%)。他似乎也觉得今天中国的“问题”减少了(52%→36%),“秩序”更加完备了(4%→17%)。
习近平的用词似乎也渐趋傲慢,“理解”一词的使用量降低(24%→5%),“指出”变多(46%→69%),“讨论”变少(16%→6%),似乎也对别人的“意见”兴致缺缺(25%→10%)。
习近平曾在2013年的博鳌论坛上对商界领袖说道:“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和你们沟通”,而他今年只是与其他国家元首形式化地互相表态。
此外,尽管“自我批评”一向不是他讲话中的主要词汇(2013年仅占1%),但今年却是首次彻底从他的语汇中消失。他如今的言谈,就像一位处于权力巅峰的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