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严厉稀土管制 看习近平大权在握

聿闻视界 2025-10-19 14:46+-

中国最近宣布对稀土出口被称为“核弹级”的最严厉管制措施,在国际市场引发震动。 对于这一措施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已经讨论得非常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显示出中国对美国的强硬立场,这种完全对等程度的反制,还是几年前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的首次。

不过,在此先不讨论中国为何要对美国祭出这个严厉手段,它对中美关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等。 我想把这件事情和另一个话题,即有关习近平的谣言联系起来。 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海外关于习的谣言特别多,而所有谣言,无非要告诉人们的是,习的权力不稳,四中全会将成为习的政治生命的转折点。 虽然四中全会即将举行,过几天这些谣言将要得到验证,然而,我还是要说,习什么事都没有,他的权力依然是稳稳的,证明之一就是稀土出口管制。

有人会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 我的论证很简单,如果习被削权,他的对立面上来,无论是传言中的蔡奇、胡春华,还是温家宝、汪洋,一定要展现不一样的政策。 这几个人尤其温和汪,经常被海外媒体抬出来,而他们又是中共的所谓改革派,主张和美国搞好关系。 假如他们在和习的斗争中取胜,此类高风险对抗政策绝不可能出台,而既然出台,就足以说明习仍大权在握。

为了让人明白这里面的逻辑联系,下面来具体分析。

首先,稀土出口并非普通经济政策,而是关乎中美科技竞争和地缘安全的战略决策,中国已经把它作为战略武器来使用。 既然上升到战略高度,按照中国政府的决策模式,这类政策须经中央财经委、外事委乃至国家安全委拍板才能生效,它跨越工信部、商务部、发改委、军工体系等多个部门,不可能是商务部几个技术官僚自行就能决定的,也不是国务院能决定的(尽管形式上体现的只是国务院的权力),必须上报最高层。 而能让如此庞大的机器协调行动,唯有最高领导人直接授权或者同意才行。 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决策链条的中枢——仍然是习近平。

其次,从政治逻辑看,若习权力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改革派”或“务实派”必然会推行截然不同的主张和路线,要和美国缓和关系。 温家宝和汪洋这两个已被舆论神化为改革派象征的元老就不讲了,即便是蔡奇,他是习的亲信,但既然谣言说他取代习做总书记,就表明他和习已决裂,和改革派或市场派走在一起,他们的政策主张肯定和习不同,否则怎么画清界限? 换言之,他们的政策会以修复对美关系、恢复外资信心、重启市场活力为核心,无论对内对外,斗争的基调会大幅下降,甚至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高唱中美友好。 然而,稀土管制恰恰代表的是斗争逻辑——它以国家安全压倒经济利益,以斗争逻辑主导外交议程,这正是外界所批评的习治下政策风格的典型特征。

再者,稀土管制出手的时机极具信号意义。 海外关于“习被边缘化”的传言在发酵之际,中国官方反而推出了这样一项会引发外部连锁反应、内部高度集中决策的政策。 虽然这大概率是个巧合,但是在客观上,这几乎就是一场“政策化的政治宣示”,告诉外界——决策仍由习定调,路线未曾改变。 它既是对美国的对抗信号,也是对国内集体领导回潮论的驳斥。

从最严厉稀土管制 看习近平大权在握

最后,从更深层看,稀土资源等关键原材料,是中国国家战略资源体系的核心杠杆之一,掌控它的调度权,就等于掌控国家机器的最高开关。 若习真的被削权,这个开关理应交回国务院系统或技术官僚手中。 但事实正相反,政策出台的政治语言来自党中央而非国务院,从中国安全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相关话语及行动来看,它已深度参与稀土资源的决策过程,这说明安全系统与党务系统仍紧密围绕核心,斗争路线仍在主导一切。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稀土管制不仅是一项经济措施,也是一次政治定调的再确认。 它宣示中国不会在中美对抗中退却,也宣示党内没有出现路线逆转。 换言之,稀土的出口管制,验证了习的权力并未被削弱,反倒从中看到他仍然在主导中国的政策议程。

若削权,必主变; 若主斗,权未削。 这或许是对当前中国政治最简洁的判断。

  • 最新评论
  • 法国刘学伟博士

    更重要的是,这个决策能不能成功。如果成功,习的威势自然会大涨。反之亦然。这个决策能否成功,那是对领导的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因为,这似乎已经成了中美这番争斗的制高点,如同上甘岭在韩战中的地位耶!

    屏蔽
  • 莘莘游子

    更深一层看,习近平通过这类战略型政策在不断强化一种“主动斗争的开放观”。在这种观念下,对外开放不再以妥协与互利为先,而以国家安全和产业主权为前提,它是防御性的,也是进攻性的。稀土作为全球科技体系的基石资源,被纳入政治化的战略工具箱,标志着中国进入一种“资源主权外交”时代。此举既是对外展示实力,也是在国内巩固权威,让国家机器围绕安全议题再度收拢,巩固了安全系统与党务系统的权力联动,间接强化了习近平个人的定调能力。从结果上看,稀土管制成为一场政策化的政治性宣誓:它告诉外界,中国不会因外部压力而转向妥协,也告诉党内,路线未变、核心未移。 由此,从以上的多个角度看,这次稀土新规都符合习近平的“新开放理论”的规则和逻辑,是这种理论的在现实的精准演绎。在战略逻辑上,它是开放中的自我设限,在政治逻辑上,则是管控中的权威确立。若说邓小平的开放是以市场换技术,那么习近平的开放则是以控制换安全;而从政治层面而言,这一政策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中国的政治重心依然稳固于习近平的斗争体制之内,最高决策权仍牢牢掌握在习近平手中,是权力稳态的很好的政治验证。

    屏蔽
  • 莘莘游子

    中国最近祭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应该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闭关锁国,或者是简单的针对前些天美国升级贸易战的对等报复,而是在更大的习近平的“新开放理论”框架维度下“可管制的开放”的一次战略实践。这次美国是玩过头了,在恰当的时机,送上了一个难得的好借口,使得中国在第一次实行这种影响巨大的全球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时不再犹豫。 习近平在过去十年中逐步重塑“开放”概念,将其从邓小平时代的“对外引资、拥抱全球化”转化为一种“以我为主、择机开放”的自主战略。其核心逻辑并非全面融入,而是通过管控关键资源与制度杠杆,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与制度主导权。因此,这次稀土管制可视作“选择性开放”的典型实践:在技术、资本、资源三条命脉中,中国对外逐步关闭“依赖性环节”,同时通过内部循环与供应链重塑,为自身掌握更大的战略纵深。换言之,这种管制并非封锁,而是通过控制开放的阀门来实现“可控的全球化”。 从权力结构的角度看,稀土管制的出台本身就是权力集中与政治稳定的信号。正如在上面的文章中提到的,这类跨部门、跨领域、涉及地缘政治与产业安全的政策,必须经由中央财经委员会、国家安全委员会乃至政治局常委会层面拍板才能执行。若习近平权力真如传言所说被削弱,这一政策不可能在如此紧张的国际环境下迅速出台。相反,它恰恰体现出他仍掌握最高决策权,能协调安全系统、工信体系与外事体系一体运作。政策语言的发布主体亦非国务院或商务部,而是以“党中央统一部署”的口径出现,这种由党主导的表述方式,说明政策重心并未下放至技术官僚体系,而依然由中央权威主导。稀土政策因此成为一种政治象征:它不只是经济手段,更是政治表态,宣示“斗争逻辑”仍是主线,权力轴心未动摇。

    屏蔽
  • Arch_PingPong

    习总失去了军权.

    屏蔽
  • g2j2

    中国就是个高开低走的国家,遥想老祖宗尧舜禹通过禅让制把权力传递给贤德之人,后来就都是指定制家天下。后来历朝历代也都是因为腐败无能被野蛮外族和愚昧暴民取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西方的全球化已经结束,中国又将低走朝鲜化。

    屏蔽
  • 吴敬中

    假如小道消息属实,那么包子赌的就是胡锦涛顾全大局,不敢火并,不敢矛盾公开化,哪怕这里面就一层窗户纸,但这薄薄的一层纸,足以糊弄14亿人,他们一定相信朝廷是稳定的,局面是可控的。胡不敢捅破这张纸,这就是包子最大依仗。结合最新小道消息,中央警卫局的异动,大会堂现场摔杯为号,拿下孤身入会场的老张,擒贼擒王,理论上是可能的。现在球在老张一侧,提前占领会场?清除刀斧手?或者会场外各个据点战备,都是选项。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等着看吧。

    屏蔽
  • 破棉袄

    现在局势已经明朗化了,习总失去了军权,多次反扑失败,拿回军权的希望不大了。但是,习总仍然紧握着党政大权,管控着宣传(组织系统可能有点松动)。用以上框架解释中国现状,大多数矛盾现象都可以迎刃而解。问题来了,军方实际控制人(张又侠,刘源)会逼迫习下台吗?如果习不下台,他们真的会造反吗?或者军头们最后能被习分化瓦解吗?这些都不确定。

    屏蔽
  • Arch_PingPong

    在中国,没有军权的结局如何, 你懂的。

    屏蔽
  • 自然

    习近平生于毛泽东时代,除了毛泽东思想,他没有受过其他教育。 习近平掌握权力,实际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回魂, 毛泽东的东风压倒西风,以及百年未遇之大变,东升西降,是一个体系的东西。 与毛泽东不同的是,毛泽东时代,中国非常穷,而习近平有了江泽民时代,胡锦涛时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可以挥霍,习近平将毛泽东与西方对立,支援亚非拉的思想发挥到极致。 与美国叫板。 美国现在的不争气不是习近平政策的结果,而是国内极左思潮,以及种族不平衡的结果,但是习近平的钱花的差不多了,本身经济走向下坡,而且当亚非拉领袖的趋势越来越没有起色。 加上他本身的这些政策在红二代和元老中没有强烈的支持,所以习近平愈走愈没有劲了。 他下台的谣言四起,不是没有原因。 中国的政治变化从来是起于谣言,这是从古到今的老套。 但是代替习近平的力量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对今天的中国形势不宜以习近平完全稳定,或马上垮台二个极端去结论。 事实是中国和中共正在蕴育之中: 到底怎么办?

    屏蔽
  • g2j2

    从必然性来讲,健康出问题、及大权旁落,等等,终将对一次,可以信;从概率上来讲,99.9%次都是错的,完全不可信。

    屏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