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消息 杨振宁病逝

懂球帝 2025-10-17 22:04+-

新华社消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并在该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同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发现了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统计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数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在粒子物理、场论、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物理学多个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对这些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是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获颁国内外二十余所知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昂萨格奖、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求是终身成就奖等众多荣誉。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同志提议恢复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 最新评论
  • 相食

    圆满完成任务,翁饭可以被奖赏一个妇联副主席职务

    屏蔽
  • jcx

    杨振宁的死不应在万维上引起一片冷嘲热讽呀

    屏蔽
  • 相食

    Free Weng Fan! Finally!

    屏蔽
  • agostic

    在中国养老了40年,养尊处优。

    屏蔽
  • emil

    杨某,一个被宣传为爱国爱党的所谓著名科学家,表示这个国家的优越制度吸引世界最优秀的人才。

    屏蔽
  • voigt

    學術水平嗎,怎麼說?與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界的水平有關。不過,楊先生還是非常偉大的,他向中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布: 1. 以現身說法證實了上帝存在,並且真能夠給人最好的禮物。 2. 造物主存在,創造萬物。 至於心機,學術上名不符實,魚目混珠,學術報告低下等等,等等都是小問題。 結論:應該大力宣傳他向全世界的兩項宣布。並且為此豎碑,揚名。

    屏蔽
  • hwhwhw

    个人全家身份信息调查,寻亲找人,手机监控,公司调查,目前住址调查,网逃通缉调查,犯罪记录调查,开房记录查询,婚姻记录调查,出入境记录调查,人物轨迹车辆轨迹调查,医疗记录调查,手机轨迹调查,飞机火车乘坐信息调查,个人资产调查,手机实时定位,通话记录调查,网络账号查人,微信好友获取,微信支付宝交易记录……(基本一切可查,可验证真实性)更多业务请咨询微信:dcu2013

    屏蔽
  • 吴敬中

    诺奖的笑话,可不只限于和平奖。也包括物理。老杨就是例子。

    屏蔽
  • 吴敬中

    简历吹的天大。但是也解释不了诺奖以后。他的研究方向半个世纪全球没有一个科学家跟进,他回清华自己跟进,被直接拒稿。直接拒稿对于博士生都是少见,一般是提一大堆意见让你改,直接拒是少数。教授直接被拒稿就更少见。诺奖直接被拒。老杨也算前无古人了。万维之前有人转载过那封拒稿信,感兴趣可以自己搜,大意说半个世纪以前有位同名科学家搞过这个,之后没人搞了,不建议发表云云。记不清了自己搜吧。

    屏蔽
  • 吴敬中

    谣言,遥遥领先的预言。

    屏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