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 关键不是稀土 而是…

风传媒 2025-10-16 22:07+-

作者罗庆生 博士(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不久前中国大陆突然宣布多项贸易反制措施;包括10月9日对稀土、锂电池、石墨、超硬材料的出口管制,以及10日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等。9日美国反应还不大,10日川普总统终于坐不住了,严词批评北京的“敌对贸易行为”,并宣布将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一步征收100%关税。

中国大陆这次行动突然,不仅白宫意外,各界也对颇为不解。但若长期追踪美中竞争,厘清中国升级贸易战的主战场,将理解这是必然且时机点也可预期。白宫事前未能掌握,反而让人意外。

由于反制项目众多,一般多关注稀土的出口管制,认为那是中国出招重心,以报复美国科技制裁。不过这可能看错重点。中国出台稀土新规,主要目的并不是报复,而是要填补漏洞。明明已经没有卖美国军企稀土,为什么一架就需要440公斤的F-35还能继续生产?中国要求采购稀土的外国企业填报最终用途逐案审批,就是要封锁美国军企透过其他企业转手采购的迂回路线。中国如果真的严格实施,各国军企就只能从黑市购买,那价格将非常贵。

美、中港口费的交锋

这次中国升级贸易战的主战场,其实是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个被外界轻忽的反制,才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它的影响很深远,外界不清楚,白宫却很清楚。注意川普并不是在9日中国宣布稀土新规,而是在10日中国宣布征港口费后,才愤怒出手。

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 关键不是稀土  而是…
为何是对美国的重击?这要先厘清之前美国对中国的制裁。4月17日,美国宣布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并于10月14日起实施。业界对这项措施的分析多从“另一种关税”的角度切入,试算商品进入美国再增加的成本,指出将增加美国消费者负担。

然而这不仅误解美国这个“大绝招”的战略意涵,也小看了连锁反应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中国船舶额外收费打击中国造船业,而造船业是中国经济的“阿基里斯腱”,是不能垮的。中国非反击不可。9月29日中国修订《国际海运条例》,新增反制条款,完成法律依据,10日即宣布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和美国的14日同时实施。而既然反击,干脆把补强稀土管制漏洞的措施一并宣布。管制电池是另一个重点,也很重要,将另文分析。

从这脉络可以理解,中国选这时机点反击并非无迹可循。美国如果认为中国只能乖乖接受港口费的制裁,就太自大。而9月29日中国修法时白宫居然没有警觉,只能说:或许川普把中央情报局(CIA)的分析人员,裁得太多了。

对中国船舶收港口费是美国战略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本质就如同要求台积电将先进芯片产能一半移到美国,都是基于国家安全,而不仅是产业上的考虑。这个“大绝招”经过美国战略社群与业界几个月的讨论,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整个思维逻辑如下。

美国战略社群最初思考的是战争。因为战争是竞争的最高阶段。虽然美国无意打中国,但美中竞争愈来愈激烈,难保未来中国不会打美国。既然无法保证“美中终必一战”的想像不会发生,美国就必须要有战争准备。

“美中战争”如果发生,合理判断将是以海战为主的太平洋战争。美国海军虽然很强,但强的是存量。增量部分因为造船业太弱,不如解放军海军。美、中实力相当,很可能打成持久战。而战争只要打到持久战就自然形成消耗战。美国海军经不起消耗,而中国海军在强大造船业的支撑下,却可能毁一艘、造两艘,愈打愈强。因此,如果不能打击中国造船业,重振美国造船业,美国就将是“美中战争”的输家。理解中国造船能力现在是美国的200多倍,就可以理解美国战略社群的焦虑。

对进入美国的中国制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是很有创意的一招。收费很高,初期每吨50美元,10万吨的船,就要收500万美元,以后还会调高。所要达到的效果,不是增加美国财政收入,而是要让国际航运业者为避免这笔额外负担,选择不将新船交给中国制造。从逻辑观点这是合理选择。即便不跑美国业务的运营商没有这笔费用,船队汰旧换新时,购买二手船的业者却可能运营美国航线。为避免麻烦,国际船东将订单交给中国打造的意愿将会降低。这是“釜底抽薪”,直接从订单削弱中国造船业。

这招有效吗?有。国际造船订单已出现转向趋势。当然不是转给美国,美国造船业现在还没有能力接单。受惠的是有能力与中国造船业竞争的韩国。

6、7月开始,韩国造船业就接到高于预期的订单。到了8月,中国造船新订单全球市占率虽仍有75%,位居榜首;韩国造船23%居第二,但已较上个月提升7%。这表示中国虽仍为全球造船的老大,但受美国政策影响,订单转向的趋势已经出现。

受惠的韩国因此对美国投桃报李,或者说是当做降低川普关税的筹码,《华尔街日报》8月24日报道,韩国政府将在8月25日与美国达成一项价值1500亿美元的大型投资协议,该协议以“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为核心概念,获得川普政府高度认可。川普政府也订定政策配合,例如要求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商在2030年以后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LNG运输船,否则暂停他们的出口许可。

美国造船业现在很弱,全球市占不到1%,要重振原本非常困难。但就像台积电到美国设厂,就能撑起美国芯片制造的半边天,韩国造船业者如果到美国设厂,同样也有机会撑起美国的造船业。美、韩合作将逐渐蚕食全球造船市场,长期下来对中国造船业将造成很重的打击。

造船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常被外界轻忽,必须宏观来看才能清楚。造船是劳力密集产业,需要大量工人。这几年中国房地产不景气,新的建案很少,大量建筑工人失业。这批壮年劳工很难转换到目前当红的AI、芯片或电动车产业,甚至到电子工厂拧螺丝,组装业者都不欢迎。但他们只要经过短期训练,就可以胜任造船工作。中国造船业不断扩张,吸收了大量建筑业的失业工人,是中国失业率能维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就创造就业机会来说,造船现在是中国的经济支柱。

因此中国对美国的港口费策略势必反击。中国的反击措施,同样经过深思熟虑。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很少,不表示美国航运公司运营的船少,只是采权宜船籍。因此除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外,还包括美国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而只要美国实体拥有25%以上股权的航运企业,就算是美国公司。船舶停靠中国港口要收费。费用也不低,每吨400人民币。10万吨的船,就收4000万人民币。消息传出美国航运公司股价立刻反映,例如美森轮船(Matson Inc)股价下跌6.47%,潮水公司(Tidewater Inc)下跌6.07%。

除此之外,对美国制造的船也要收取。虽然美国造的船极少,收港口费似乎并无意义,但却可以阻止韩国造船业在美国设厂。因为基于同样的理由,国际船东将订单交给美国造船的意愿将不高,无论是否使用韩国技术。中国对韩国帮美国重振造船业不仅不满,也会力阻。10月14日,就以协助美国调查港口费制裁了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5家位于美国的子公司。那些公司是韩华在美国的布局,包括去年12月收购的费城造船厂,被制裁后将不能取得中国供应链。韩华要重新思考投资美国的计划了。

从专业角度客观评论,美、中这场港口费交锋打得非常精采,双方都是高手,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拳拳到肉。不过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几乎算KO对手了。现在无论日本、韩国,短期内都帮不了美国,美国要重振造船业必须思考新途径。同时,美国资本可能会在航运界受到歧视。因为航运公司为避免中国的港口费,可能要求美国股东退股或退出董事会。这伤害很大,川普会愤怒,可以理解。

结论

中国这一轮升高战局,已带动贸易战的风向转变。原本一路捱打的中国,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现在已有能力出重拳反击。而且态势上显得游刃有馀。相对之下,川普威胁加征中国100%关税的回应就了无新意,上一轮交锋经验显示,那对美国进口商的伤害,比中国出口商大。现在中国手上的牌比美国多,而且都是大牌;包括大豆、稀土、电池、港口费。优势在中国这一边。

因此川普态度变软,一度暗示将取消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峰会,很快表示仍预期与习近平见面。至于关税,美国财长贝森特已讲明:100%关税不必然会发生。这让人颇有兴趣,一向咄咄逼人的川普,会在10月底的APEC峰会中表现什么样的柔软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