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 15年基建狂潮终结

自由财经 2025-10-14 23:51+-

  中国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城市存量空间盘活优化规划指南”指称,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时代”,今后将不再“大拆大建”,而是将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并将此列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方向。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著中国各级政府在历经逾15年的“基建狂潮”后已经债台高筑,已无力支撑大拆大建。

  综合《央视网》、《新浪财经》等中媒报道,中国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上述“指南”,要求各地“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以整治低效用地、再开发旧城镇与工业区、活化历史街区等方式推动城市空间再生。分析人士认为,该“指南”反映中国各级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已很难继续透过举债拉动基建的模式。

  北京城市规划学者张尊义指出,这个“指南”是对官方基建狂潮的停损声明,当地方财政再也无能力支撑大拆大建,中央便用“盘活存量空间”来掩饰基建的萎缩,就像把失业称作灵活就业一样。他指出:“如今(中国)被迫收手,并非政策觉醒,而是资金断流,没钱了,一切归零。这一停,恐怕连『一带一路』也将放缓,只是(北京)口头上不会承认。”

  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国务院推出4兆元人民币刺激计划以来,中国各地掀起基建狂潮,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地铁、机场、会展中心乃至仿古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拉动经济成长,却导致公共财政透支,也造就了一批中共权贵与富豪。

  但随著人口红利减退、房市降温、土地出让收入骤减,支撑用基建拉抬成长模式的财政基础开始松动。中国许多城市留下闲置机场和高铁与地铁车站、空置新区、以及人烟稀少仿古城镇,导致这些城市的债务节节高升。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高铁网络总里程已达4.8万公里,高居世界之冠,但仅2300公里(约5%)能获利。而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财报,截至2024年底,其负债总额已达6.2兆元。此外,国际货币基金(IMF)估算,截至2025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显性与隐性债务总额已逼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0%。

  山东大学投资学者李洋指出,上述“指南”标志著中国基建狂潮的终结,过去以“建桥通路”为政绩的地方,如今面临的是维修、偿债、减负(减轻负担)的现实;宏伟的高铁站旁,是冷清的商圈与停滞的房价;人们都看到,所谓的建设背后是高涨不止的债务,与层出不穷的贪腐。

债台高筑 15年基建狂潮终结

 图为示意图 (JOHANNES EISELE/AFP via Getty Images)

  • 最新评论
  • lary

    还要给皇上再修一条大运河呢,什么叫做不基建了?多少靠基建发了财的?你敢断大家的财路,该死。

    屏蔽
  • 杨晓

    看看一个贫困县花几个亿建造一个奇丑无比的土司楼,而且烂尾。还有亿元级的假古镇也烂尾。

    屏蔽
  • SaiRenrou

    建高铁搞交通本是好事, 可是不顾实际需求贪大喜功弄的95%都亏损有什么意义?除了劳民伤财血本无归大伤元气之外就剩下虚假政绩了。

    屏蔽
  • 卡卡卡夫卡

    接下来是大垮塌时代。

    屏蔽
  • 吴敬中

    结束基建是小事儿。真正麻烦的刚刚开始,大基建意味着大维护,这二十年新建的,现在陆续进入维护期了。中国的劣质钢材豆腐渣工程都是久负盛名。更麻烦的是,所有中国人,从皇帝到百姓,都认为新建花大钱是应该的,维护能省则省,不应该花几个钱。那些隧道,高桥,天知道会发生什么。陆续出事,基建狂魔变身事故狂魔,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儿。

    屏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