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的这场竞赛 美国真悬了

CTWANT 2025-10-12 19:10+-

在美国国会两党议员与科学倡议者的催促下,“让美国在2030年内重返月球”的呼声愈来愈高。然而,这场重返月球的梦想背后,却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庞大赌注。

据《CNN》报导,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计画在“阿提米丝3号”(Artemis III)任务中,使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打造的有史以来最大火箭“星舰”(Starship)系统,作为登月关键载具。然而,这艘巨型太空船能否顺利运作,至今仍是一个问号。但在东半球,美国强劲的竞争对手却正在迅速逼近。

“中国国家航天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CNSA)几乎可以肯定会在5年内登上月球。”科学教育节目《比尔教科学》(Bill Nye the Science Guy)主持人兼机械工程师奈伊(Bill Nye)在一次反对川普政府削减科学预算的集会上示警:“这是历史的转折点,是太空探索史上关键的时刻。”

《CNN》指出,星舰目前仍处于冗长而艰难的开发初期。到目前为止,10次试飞中有6次以爆炸或故障告终,最近的1具原型甚至在地面测试中爆炸。SpaceX预计最快于美东时间13日晚上7点15分在德州南部基地进行第11次试飞。

但星舰仍未完成数项关键测试,包括如何在地球轨道上为停泊中的星舰进行燃料补给。由于其体积与设计所需燃料极大,这一过程是必须的。然而,人类从未在太空中进行过这样的操作。

更令人头痛的是,没有人确切知道SpaceX需要多少艘“油罐型星舰”来补足登月所需燃料。NASA预计2027年中期进行登月任务,但估算数据分歧极大。

2024年,1位SpaceX高层估计约需“10艘左右”;而休士顿约翰逊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的工程师近期则推算,实际可能需要超过40次加油发射。1名前NASA官员透露,这些油罐型飞行器都是专为运送燃料设计的星舰。

SpaceX「星艦」。(圖/達志/美聯社)

SpaceX

消息人士指出,这项高估值可能基于现行版本“星舰V2”(Starship V2),SpaceX预计在下一次试飞后推出升级版,可能改变预测。但即便在10至40次之间,这项补给架构仍被前NASA署长布里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形容为“极度复杂”。

布里登斯汀在今年9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直言:“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前任署长会主动选择的架构。”他指的是NASA在2021年、领导真空时期决定使用SpaceX星舰作为登月载具的决策。

美国运输部部长兼现任NASA代理署长达菲(Sean Duffy)在9月4日的员工大会上回应此事,表示听证会对NASA团队“泼了冷水”。“也许我是有点好胜,但我真的很生气。我不会让这成为故事的终点,我们一定会在月球上打败中国人。”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正在面临关门危机,NASA现任领导层拒绝针对此事发表评论。

不过为何不重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阿波罗计画(Project Apollo)?《CNN》指出,相较于20世纪阿波罗计画的简洁路线,NASA的“阿提米丝3号”计画显得格外繁琐。当年,只需1枚“农神5号”(Saturn V)火箭,所有登月所需的舱体与登月舱都已齐备;如今,NASA却选择更曲折的方式。

原因之一,是阿波罗计画时代的制造链、建造技术与体系早已不存在。而且即便重造“农神5号”也不符合NASA的新目标,因为如今的阿提米丝不仅要重现登月,还要在月球南极建立长期人类驻点。研究人员相信,那里的冰层中蕴含水源,可用于支援长期基地。

前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透露,“我们不是去插旗子,而是要开启永久驻留的时代。”但由于南极地形险恶、能量需求高,他解释:“这需要更大的登月器。这不是想带什么就能带的问题,而是物理定律使然。”

报导补充,根据现行蓝图,阿提米丝3号将由1艘“空载星舰”率先升空,作为太空加油站。接著,数十艘满载燃料的星舰将陆续发射,与加油站对接并输送推进剂。

这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因为星舰使用的低温燃料(cryogenic fuel)极易蒸发。前NASA人类探索主管洛弗罗(Doug Loverro)指出:“没人知道燃料转移的效率会有多高,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

当加油完成后,SpaceX才会发射配备生命维持系统的“星舰人类登月系统”(Starship HLS,Human Landing System),再与加油站对接,装满燃料后飞往月球。

同时,NASA的太空人将搭乘“猎户座太空船”(Orion spacecraft),由“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SLS)火箭送入太空。猎户座将飞往月球轨道,与星舰登月器对接,2名太空人转乘星舰HLS降落在月球南极,也就是一片布满陡峭陨石坑的危险地形。

他们预计在月面停留约1周后,再乘星舰升空返回月球轨道,与猎户座对接并搭乘回地球,最后在太平洋著陆。若NASA能在2027年中如期完成,将在登月时间上超前中国的2030年目标。

然而,洛弗罗认为,NASA押注星舰“极为困难且至少要10年”才能成真。他直言,当初NASA选择SpaceX是“错误的决定”。SpaceX在申请合约时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最终以29亿美元的价格获得登月载具合约,但洛弗罗认为:“就算他们终将成功,也不可能在中国登月前就准备好。”

知情人士透露,NASA当年以技术与成本评估为准,星舰在评比中确实胜出。NASA原想挑选2家公司竞争,但预算不足。落选的贝佐斯私人航太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一度控告NASA偏袒马斯克的SpaceX,但法院最终维持NASA的裁决。

2023年,在尼尔森成功争取更多经费后,NASA才再度邀请蓝色起源成为第2家登月载具供应商,用于之后的任务。

星舰被视为可能改变太空产业格局的火箭,不仅为登月设计,还能支援更远的深空任务。然而批评者指出,NASA选择它更多是看中未来潜力,而非其目前的实际可行性。

“如果你的目标是先登上月球、抢在中国前面,那这样的选择其实不太合理。”布里登斯汀在9月的证词中分析。不过,达菲仍对SpaceX保持信心。他在8月接受《CBS》采访时说:“如果我有任何疑虑,我会诚实告诉大家;若未来真的有问题,我也会公开说明。”

虽然外界质疑声浪渐增,但多数决策者仍不愿公开否定NASA的现行策略。像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就在9月听证会上强调:“现在改变登月架构的任何剧烈举措,都将威胁美国的太空领导地位。”

不过,在私下会议中,一些太空产业高层表达了深切担忧。洛弗罗比喻:“我们现在大概只处在『12步项目』(Twelve-step program)中的第1步,也就是才刚开始意识到我们有问题。”

NASA航空安全顾问委员会(Aerospace Safety Advisory Panel,ASAP)成员希尔(Paul Hill)在9月21日的会议上也指出,星舰开发“面临重大挑战”,并预期将“落后数年”。NASA发言人史蒂文斯(Bethany Stevens)则在9月23日回应称:“NASA非常重视顾问与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些讨论对任务安全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希尔仍称赞SpaceX:“他们的商业模式与开发节奏具有某种多层次、能自我驱动的天才特质。”他补充:“无论是政府还是业界,都没有任何竞争者能同时拥有这样的综合优势。”

  • 最新评论
  • 那时烟花乱

    再上去插一面旗帜有任何意义吗?再上去就是为了建基地,没有星舰这样的体量,你要发射多少次,才能完成?至于说什么摄影棚的,基本都属于大脑怀孕的。

    屏蔽
  • 江南

    以前没有水平相若的国家与美国进行登月竞争,所以美国可以从从容容在摄影棚里造假。 现在有了中国的进入,而美国的摄影棚已经拆除,很难了。

    屏蔽
  • 双不

    困难不少,星舰是为登陆火星设计的,登陆月球需要不同的火箭设计才有效率。此外川普与马斯克斗气也影响密切合作。

    屏蔽
  • ccpccp

    马斯克说得好:“这种登月竞赛根本没有意义,因为美国60年前就已经登月过了”。这次中国采用的完全是美国阿波罗计划时用的那个方案。但是美国在1970年放弃阿波罗计划本身就说明那个方案没有可持续性,它基本上就是个到月球上插旗子的政治宣誓。如果美国的目标是建立永久科考基地,就必须发展出廉价且大运力的地月运输能力,这就只能依靠星舰和轨道加油技术了。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