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第一大民企 “赢”了华为比亚迪

探史笔记 2025-10-10 19:26+-

你可能从来没听过这家企业的名字,但它却把华为、比亚迪、美的全都“赢”了。它从一个“织布厂”起家,干到如今成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第一名。

但你知道吗?它不是顺风顺水干上来的,而是一路踩着雷区、顶着质疑,从小镇一步步闯出来的。它怎么做到的?故事得从30年前说起。

一个建筑工人,盯上了一桶油

1994年,在江苏苏州吴江盛泽镇,一个叫陈建华的年轻人做了个“别人看了都摇头”的决定:他要接手一个马上要倒闭的织布厂。

这个厂当时破得一塌糊涂,机器老旧、工人要走、欠债一堆。设备什么水平?104台旧丝织机、8台绕丝机、35台捻丝机,全是淘汰货。一开机就像拖拉机在轰。

谁会愿意接手这种厂?没人。但陈建华偏不信邪。他不是大老板出身,也没靠山,年轻时还干过建筑工人、当过纺织厂车间主任,完全是“靠手艺吃饭”的人。

但他敢赌。他一边修机器,一边贷款买了1200锭先进设备,真金白银砸进去。厂子慢慢活了过来,工人说:“厂子不倒,我们不走。”

中国制造业第一大民企  “赢”了华为比亚迪

到1999年,陈建华干脆注册了一家公司,叫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这就是恒力集团最早的样子。

这时候,外面人怎么看他?“做布的”“家族厂”“过时产业”,说得难听点就是“没前途的小地方作坊”。但他一句话:“我认准的,不回头。”

几年后,恒力靠着布料质量、订单交期,做成了行业里响当当的牌子。可陈建华却没想着“守摊子”,他盯上了上游——石油。

为啥?因为布料的原料叫聚酯纤维,是用一种叫PTA的化工产品做的,而PTA是从芳烃里炼出来的,而芳烃,是石油里提出来的成分之一。换句话说——布,得靠石油“炼”出来。

过去恒力都是“买”原料,但买的多了,就知道什么叫“被卡脖子”:行情涨你得接,别人断货你得扛,利润全被上游吃了。

陈建华不想被人掐着脖子走路。他说:咱要把产业链做到底,从“布头”做到“油桶”。

但这事,没人看好。

一个织布的,要去搞石化炼油?听起来就像卖烧饼的说要造火箭。银行不信你、行业看你笑话,连地方政府都觉得你“扯”。

但机会来了。2014年8月8日,国务院发了个文件(国发〔2014〕28号),明确说支持民营企业搞大型石化项目。这就像一扇原本锁死的大门,突然打开了一道缝。

陈建华立刻拍板:去辽宁大连长兴岛干一个大项目——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工程。2000万吨是啥概念?相当于中国年度炼油总量的近十分之一。

别人觉得“疯了”,他说:“不干,永远被人定价。”

2015年项目正式开建。但建这种项目可不是工地拉个围挡就能干。炼化属于高风险重工业,审批手续堆成山,环保标准要死磕、融资压力又巨大。

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政策支持少,一般人早放弃了。

但陈建华硬撑着干。他用自己已有的资产(比如恒力石化、恒力纤维)做联动,跟地方政府谈支持政策,边搞施工边搞融资。

工地现场条件艰苦,一线工人说,“冬天零下二十度,风吹得脸都裂。”很多工程师干脆吃住在现场,连着半年没回家。这项目一天就得烧掉几百万现金,但恒力没断过一天工期。

到2018年第四季度,项目终于打通全线,能从原油直接拉出布的原材料。别人买PTA、买聚酯,他自己全能产,整条链条打通。

这一仗打完,恒力一举从“布老板”变成“油老板”。别人还在找上游谈价钱,他已经成了“上游”。

一滴油炼出一条链

从2018年起,恒力的身份就变了。他们不再只是“会织布”,而是掌握了整个“布从哪来”的源头——从石油提炼、到中间化工品、再到纤维织布,自己全能干。

这一套叫“一体化全产业链”。听着复杂,说白了就是: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别人得过五道弯,他直着来,一步到位。而这条链,恰恰是中国最缺的工业链条之一。

中国之前在很多化工原料上,尤其是PTA和芳烃,都靠进口。外国人涨价你得认,卡你货你也得认。这就是“卡脖子”。

中国制造业第一大民企  “赢”了华为比亚迪

恒力把链条打通后,不但自己不用看别人脸色,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价格都稳定了不少,国家也多了一个“压舱石”。

靠这条链,恒力起飞了。2019年,恒力第一次进了中国制造业500强前二十名,干到了第十三。不是靠PPT,不是靠融资,而是靠一吨一吨干出来的产能。

到2021年,陈建华和范红卫夫妇的资产上升到2600亿元,成了江苏首富。

再到2022年10月,范红卫以643亿元资产成了中国新女首富。她不炒股、不直播、不开课,靠的是炼油、化纤、织布——最传统的制造业。

她在央视《对话》节目上说:“我们用了27年,从一滴油做到一匹布。”

而且,他们还是自己控股。也就是说,这不是给资本打工,也不是拿国家补贴搞项目,而是自己一家人顶着压力干出来的。

别人说:“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风险高”,他们偏要干。别人“讲故事、拉融资、做轻资产”,他们说:“不靠风口靠链条。”

恒力不仅做成了,还站到了国家政策的C位。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链自主可控”,2025年民企座谈会上点名支持制造业,陈建华就是那次会议上的代表之一。

这说明啥?说明这家企业,不只是“干得好”,更是站得对、走得稳、能扛事。
从布到船,链主变舵手

炼油完了,干啥?陈建华没停手,他又盯上了造船。

2024年10月25日,恒力集团宣布进军造船业。主角是“恒力重工”,总部在辽宁大连,项目投资上百亿元,目标是干出“高端绿色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

但他们不光是建厂,还玩了个“资本操作”:恒力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把恒力重工包装进A股。

怎么干的?找了家叫松发股份(603268.SH)的上市公司,把里面原有业务全剥离出来,换成恒力重工的资产。

这叫“曲线上市”。有些人这么搞是为了炒股、套现、出走。但恒力不是。重组完之后,控股权还在陈建华和范红卫手里,这说明——他们不是为了逃,而是为了更快地把制造业干大。

而且他们真干活。恒力重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已经在大连造船、接单、招工。干的是国家需要的那一类——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大船。

中国制造业第一大民企  “赢”了华为比亚迪

2025年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公布数据:恒力集团以8715亿元营收,成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第一名,超过了华为(8621亿)、比亚迪(7771亿)、美的(3776亿)。

那天,恒力大连造船厂换班时,一个早班工人拿出手机看新闻,看到“恒力第一”的标题,愣了两秒,然后把手机塞回兜里,照常上了晚班。

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是突然的“爆红”,而是30年咬牙干出来的一口气。

参考资料:

营收8715亿元!江苏民企恒力集团拿下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TOP1.时代财经.2025-08-28

陈建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中国民航报社.2018-11-20

透视恒力集团百亿“造船局”.中国经营报.2024-10-25

江苏新首富:每天赚3亿,30年前是建筑工人!.经理人杂志.2021-03-07

从“一滴油”到“一匹布” 恒力集团全产业链运营.中国证券报.2019-10-18

她成了中国新女首富:集团年营收超过7000亿元!.每日经济新闻.2022-10-14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民企更大贡献.瞭望.202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