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突然强硬
作者汪浩: 中共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北京连环出手:稀土、锂电、人造石墨、超硬材料设备等全数纳入出口管制,并同步调查辉达、高通等美企。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强硬行动,其实是习近平体制内外交困下的一次战略豪赌。
首先,这是内政焦虑的外化表现。中国经济正陷入三重困局——房地产崩盘、消费低迷、外资撤离。面对信心崩塌与失业飙升,北京急需一场“对外斗争”来转移民怨、凝聚民族主义。对美升级贸易战,成为再熟悉不过的政治剧本。透过“被围堵”“被打压”的叙事,习近平得以重塑民意与党内忠诚,使体制在危机中重新整队。
第三,这反映出习近平正在将经济安全全面国安化。从供应链自主、粮食能源自给,到科技“去美化”,中共正把每一项经济政策纳入战略安全架构。出口管制不只是贸易武器,更是对外宣示:“中国愿意以经济代价换取制度安全。”
然而,这场主动升级的贸易战风险极高。稀土与锂电供应链早已出现全球替代布局,中国若长期封锁出口,将加速“去中化”进程。
习近平的选择,并非出于经济理性,而是出于权力维稳的政治理性。当内部无法改革、外部无法和解,升级冲突便成为唯一可控制的手段。这场贸易战,对世界是风暴,对中国,却可能是一次政权续命的豪赌。